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准职业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1

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准职业人”

盛叶红

益阳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盛叶红

校企合作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训的过程。它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培养,找到一条适合企业用人要求和学校培养技能人才的新路子;校企合作为学校和企业搭建了平台,学生到企业实习,既接受专业知识与技能实操的训练,同时又能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准职业人岗位素质要求、技能质量标准的学习,实现了学生由会考试型向学做人做事型的方向转变。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

一是能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对招用技术人才的要求,二是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缩短成长周期,三是学校培养与企业直接挂钩,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四是破解了教学“硬件”滞后于生产应用的“瓶颈”,解决长期以来中职教育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校企合作真正实现了“三个零距离”,即专业设置与用工需求零距离,课程设置与职业活动零距离,教育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达到培养与就业的统一。

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1、校企联合办学

指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共同培养技能人才,合作中企业专家可到学校兼职授课,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进修,让教师成为‘专家型职业人’,教师在企业中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教学,培养更贴近企业人才,学生毕业即可上岗的工作,大大缩短企业用人成长周期。联合办学的另一目的,企业可向学校提供实习设备,实训场地,改善学校的实习条件。

2、订单式培养

“企业向学校订单培养”模式,学校的学生就是企业的准员工,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企业的技术骨干人员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针对性培养适合该企业需求的员工。企业根据人才的需求,人力资源配置计划,与学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对学生实行量身定制,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企业和学校商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操标准,实行企业冠名制,实现招工与招生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订单教育”有效地保障了学生就业,使学生进校后就有归宿感,也使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实现以就业促招生,以招生促发展的格局。

3、建立生产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式培养模式

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双方都在为培养“准职业人”这个准成型产品而相互考证,学校既要保证培养技能人才的需要,选择设备先进、技术力量较强的企业作为学生进行生产实践的实习基地,又要关注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问题,甚至合作的目的就是推荐(安置)毕业生就业,而企业在履行基本的社会义务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外,更加关心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爱岗敬业、技术熟练的高素质员工队伍,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把学校和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按照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基本办学思路,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我校与晟起精工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机加工生产实习基地;实训基地由双方共同参与建设和管理。

第一阶段:我们让这个专业学生尝试了入校后先到企业进行见习,然后返校学习。尽管学生没有岗位生产技能,甚至不会工作,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学习,他们对工厂的生产环境、生产状况、从事的工作有了一定了解,产生了好奇心和许多疑问,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坚定了他们学技能的信心。

第二阶段:经过在校专业知识培训和技能训练,学生有一定实战基础了,开设技能课题,第二学年抽一个月时间,再到实习基地进行岗位训练,让所学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得以检验,查找不足,有针对性地弥补。通过实战训练,学生在总结中写到:懂得了遵章守纪,安全第一的含义;开了眼界,明白了技术标兵是练得;知道了父母挣钱不容易,吃苦受累方知父母恩;后悔自己不珍惜时光、浪费了青春;为今后努力找到了方向。

第三阶段:顶岗实习,即学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掌握了基本的岗位技能后,第三学年到用人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既可缓解学校里设备少的压力,又可满足用人单位岗位用工需求,学生去就能帮着干活,学校可派专业教师进行跟踪管理,共同完成培养计划。

三、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思路

1、开展校企合作,最关键的是选择企业

在寻求合作企业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企业的核心技术,企业规模及发展趋势,然后针对我校的专业情况,找到与企业的对接口,切入点。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走出去请进来,把企业的需求作为学校的追求;学校为学生“做媒”,嫁到“好婆家”;企业找到了专业对口、能顶岗工作的人才,学生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就业岗位,无形中增加了学校的知名度。我们必须利用我们现有的优势,扩大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