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习作的荒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1

走出习作的荒漠

代洪霞

四年级下学期,我曾经组织学生写了一篇题为《老师,我想对您说……》的习作,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我很不愿意上作文课,因为有些作文要求我找不到内容。”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我随即在班里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在写作过程中,你感到最困难的是什么?”结果48名学生中,有30人选择的是“没有内容可写”。纷繁复杂的客观现实和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都是学生写作的对象,为什么学生会对生活熟视无睹,对情感世界毫不动心呢?针对这个疑问,我进行了探究,逐渐发现不少学生的作文表达的是他人的情感,因为他们本身积累的匮乏,认识的肤浅,情感的淡漠,导致了语言的苍白。所以,张扬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生活,注重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积累,引导学生走出习作的荒漠,就成了我作文教学实践的关键。

1重视阅读积累,奠定习作基础

1.1教材阅读。“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例子。我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诵读,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最大程度的语言积累和心灵的熏陶。而且,我注意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习作进行指导,做到读写结合。如:在学习了《少年闰土》之后,我首先引导学生了解了鲁迅抓住人物外貌特点描写的方法,然后在班里开展了“猜一猜”的游戏,即让学生在班中任选一人,有重点地观察,进行外貌描写,写时不能出现该同学的姓名,然后读给全班同学听,看谁能让大家一下子猜出写的是谁。这样,在游戏中,学生深化了对教材的认识,掌握了写物人外貌的方法。

1.2课外阅读。许多作家在谈到写作起步时,无不提到得益于课外阅读。我班同学每天都有一项至少进行15分钟课外阅读的作业。这项作业坚持到现在已一年多,从学生日益生动的作文中我感受到了它的益处。

1.3视听阅读。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视听”几乎在学生的生活中无孔不入,视听阅读成了学生语文学习中很有开拓意义的阵地。但视听阅读是把双刃剑,它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但如果内容选择不恰当,也能腐蚀学生幼小的心灵。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视听阅读,如新闻节目、少儿节目等等,对开阔孩子的视野有很大的作用,我让学生进行认真观看,组织交流观后感。再如视听阅读中也有一部分广告词极富语言张力,我也引导学生进行赏析,让学生的心灵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接受创新意识的碰撞,激起学生心灵倾诉的渴望。

2重视认识积累,丰富习作内涵

面对变幻莫测的自然世界,壮丽雄伟的人文景观,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学生为什么会无动于衷?最重要的是缺少对生活的认识能力,缺乏细腻的感悟能力。我班一名学生由于下楼梯时跨越了两级而摔了一跤,由此想到学习必须循序渐进的道理,写成了一篇漂亮的生活作文。下楼梯摔跤是生活小事,要把它写成文章那就得依赖于敏锐而深刻的认识能力,所以我在班中表扬了这位同学,并号召全班同学都能向他学习,主动培养自己从平凡小事中认识其深厚意蕴的能力。当然,学生是极具个性的生命体,他们的思想、认识、情感、经验都不一样,作文实践中,我鼓励学生从多层面、多角度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认识生活,让学生的思想在多维的联想中充满智慧,让学生的习作在立体的思考过程中显得更加丰满。

3重视情感积累,体现作文活力

黑格尔曾经作过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一个小男孩把石子投入水中,以好奇的眼睛看水中的圆圈,觉得这是一个作品。”这里的“石子投入水中”和“圆圈”就是指我们的现实生活,而“好奇的眼睛”和“觉得这是一个作品”就注入了小男孩的感情和悟性。确实,“情动”之后才能“辞发”,孩子的情感是丰富的,孩子的心灵是纯真的,在尊重孩子个性的基础上,我鼓励他们对简单平淡的生活进行诗意的捕捉和鉴赏,使他们学会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平日,我注意引导学生多些情感体验:从妈妈的唠叨中体验到母爱的温馨;从爷爷头秃了,牙掉了,感受到“光阴似箭催人老”;从同学间在生活学习上互相帮助,明白友谊是一盏明灯……在五年级上学期家长会前夕,我让学生为自己的爸爸妈妈写一封信,可以回忆家长为自己做的点点滴滴,可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热爱,可以解释一次误会,还可以倾诉自己的小秘密……总之,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许多学生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家长会上,不少家长信还没读完,已经感动地泪流满面,有的家长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当场拿起笔给孩子写回信。

4重视实践积累,拓展习作范围

活动能充实学生的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获取习作的资源。我针对小学生好玩、好奇的特点,定期在班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举办“故事大王”比赛、竞选演讲、手工制作、手抄报展评,培养实践能力;组织学生郊外旅游,了解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带学生走上公园吊桥,体会身悬空中之险;让学生走进市场参观,走到社区调查,了解社会生活……这样,为学生提供了习作的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提笔习作,而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记得今年“六·一”前的一天,学校参加集体舞比赛的同学正在楼下练节目,音乐阵阵,热闹非凡。此时,我正在上语文课。别说是同学,连我也忍不住走到窗边向下斜视,小学生哪有心思上课呢?我当机立断,让学生外出参观。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不断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回来后,我请每位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并把交流的内容写下来。他们兴致盎然,写得十分精彩。叶圣陶先生说:“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这是很自然的。”我平时引导学生所做的多阅读、多观察、拓空间,这些厚积都是为了薄发,正是因为这样,学生更好的形成了语言积累,提高了写作能力,走出了习作的荒漠。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州市少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