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传授数学文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传授数学文化

杨本静

杨本静(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二中学云南文山663500)

摘要:2017年普通高考数学考试大纲在能力要求方面,增加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要求,增加了数学文化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则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阐述什么是数学文a化,以及如何让数学文化真正走进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文化;传授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5-4197(2018)05-0144-01

狭义的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而广义的数学文化除上述内涵以外,还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及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以及它们所包含的各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等等。R柯朗(美)曾表示:数学,作为人类智慧的一种表达形式,反映生动活泼的意念,深入细致的思考,以及完美和谐的愿望,它的基础是逻辑和直觉,分析和推理,共性和个性。然而,纵观当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由于对知识、技巧等的过度讲解与强调,使得数学原本具有的丰富意蕴日益被单调、枯燥的数学符号和公式所代替,以致本属文化范畴的数学正逐渐失去它的文化性和趣味性。

那么如何在日常数学教学中体现数学文化成为了近年来数学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文化知识的主要阵地,为了适应课程改革,我们应与时俱进,用新的数学观,特别是用文化视角下的数学观来看待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体会数学的文化品味,提高数学的文化修养。本文将介绍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多侧面的传授数学文化。

一、充分利用数学家的故事,传授数学文化的人文价值。

在数学发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与重要成果,这些数学家的故事或是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些故事都是体现数学文化价值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因为通过它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数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搜集与数学内容有关的数学故事,在讲到相关内容时,随时插入课堂教学中和学生进行交流,传授学生数学文化的人文价值。如,在学习欧拉公式时,可介绍欧拉双目失明仍用心算创作,陈景润病魔缠身仍潜心“皇冠”摘宝,腿残的华罗庚与“优选法”,……以这些优秀数学人物的事迹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升华为科学而奋斗的思想境界。

二、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传授数学文化的科学价值。

每一个重要数学知识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背景,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获得的过程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因为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数学精神等一些数学文化的精髓都依附在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课堂上尽力向学生展现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的过程中,能够看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展的趋势,也就是能够触摸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真正体会到数学本身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数学发展的原动力,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这也正是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在《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中指出:数学应该不仅指数学知识,而尤其是数学的精神、思想、方法。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数学知识,因毕业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这种作为知识的数学,所以,通常是出校门后不到一二年便很快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维方法都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

三、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学素材,传授数学文化的应用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应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课堂教学中可以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作为教学素材,如在讲空间几何体时,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身边有哪些相应的实物;或者将教材中的问题适当开放使之更接近实际,如在讲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可以列举其在贷款购房中的应用;在讲概率时,可以列举其在彩票方面的应用;又如在学习“统计”时,可结合容易引起学生思考兴趣的奥运会上奖牌数、射击环数的统计等等。总之,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是有用的,从而更加有兴趣有目的性地学习数学。

总之,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不应该只是充斥着“定理、公式、习题……”,而应该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赖以生长的“土壤”,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体验;应该讲一段数学故事或者数学家逸事,使数学知识折射出人的意志和智慧而富有人性化,使学生在感动、开心之中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应该通过数学作品的解读,让学生感知数学的和谐、欣赏数学的美。教师只有结合学生实际,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努力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学习做好充分的课堂准备,才能将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融入教材、到达课堂、溶入教学,才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从而主动探索,进而获取知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3]钱佩玲,邵光华.数学思想方法与中学数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