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公良”精神,打造德育品牌,构建特色文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传承“公良”精神,打造德育品牌,构建特色文化

吴良林

——百年老校在学校德育品牌建设上的再探索

吴良林浙江省开化县华埠镇中心小学324302

摘要:德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是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我校在德育品牌打造过程中,因地制宜,大胆依托优秀校友、抗日英烈吕公良的事迹,通过提炼其精神并努力践行“五个一”工程,推动德育活动扎实开展。

关键词:“公良”精神德育品牌特色文化

一、“公良”精神提出的缘由

开化县华埠镇中心小学创办于1904年5月。在11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为社会培养出许许多多的优秀人才,其中不乏商界翘楚、政界精英、学者名流。其中,抗日英烈吕公良就是我校最骄傲校友之一。吕公良,1903年出生于开化华埠,幼年在本地就学,1920年考取衢州省立第八师范学校,他性格开朗,酷爱古典文学,善作诗文。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1944年在保卫河南许昌时,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5军新编29师师长兼许昌警备司令的他与全体官兵誓死守卫,终因寡不敌众,不幸壮烈殉国,终年四十二岁,后被追认为上将。1986年,民政部为吕公良将军颁布“革命烈士”称号。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二、“公良”精神的内涵及传承“公良”精神的意义

根据吕公良的生平事迹,我们把“公良”精神概括为:博才多艺、家国情怀。吕公良性格开朗,酷爱古典文学,善作诗文,此为“博才多艺”;他投笔从戎,面对强敌誓死守卫,此为“家国情怀”。我们之所以要传承“公良”精神,是因为吕公良及其精神对我校有着特殊的意义。一是吕公良是我们的校友,这种学子与母校之间的“血缘”关系使吕公良的形象极具亲和力,依托“公良”精神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更具有说服力。二是吕公良是独特的,以吕公良精神为核心打造德育品牌,构建校园文化自然也是独特的。

三、以“公良”精神为主题,打造德育品牌的策略

“公良”精神为我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打造以“公良”精神为核心的德育品牌,使学校有“魂”可守,也增强了学校整体育人功能,丰富了学校内涵,提升了整个学校的竞争力和美誉度。学校在以“公良”精神为主题、打造德育品牌时,努力践行“五个一”工程,推动德育活动扎实开展。

1.塑一尊铜像,让“公良”形象定格。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所学校只有有了自己的精神图腾,那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所学校才会有自己的根。通过塑吕公良铜像,可以把他的形象定格。校友注视激励学子,把铜像塑在校园,就可以把他的精神带进校园,让他的精神陪伴学子的学习和生活,激励学生心怀祖国、立志报国。

2.画一面墙画,让“公良”形象更生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扩建后的华埠镇中心小学有围墙300多米,为了美化校园、充分发挥校园围墙的德育功能,学校规划把围墙变成优秀校友文化墙,让优秀校友墙成为学生的一盏航标灯。吕公良作为我校最骄傲的校友之一,把吕公良的生平事迹搬上围墙,可以让校友吕公良的形象更具体、更生动,使“公良”精神更深入人心,让“公良”墙画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忠心爱国、孝亲敬长、行为高雅、诚实守信的优良品德,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健康人格的发展,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目的。

3.编一册读本,让“公良”形象更具体。优秀校友是学校办学成果的有力佐证,是宝贵的办学资源,也是激励学弟学妹见贤思齐的学习楷模和标杆。把吕公良的事迹汇编成一册读本《沿着“公良”的足迹成长》,可以让学生熟知从学校走出的名校友事迹,并在他的激励下健康、积极、有个性地成长。

4.办一次仪式,让“公良”形象更灵动。传承特定精神文化,没有仪式活动的支撑就失去了载体。正如一位心理专家所说:正常的身心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在这个小小的仪式中,其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让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更认真、更用心。传承“公良”精神,仪式感同样不可或缺。基于吕公良是抗日英烈,因此,我们学校在每年的9月3日公祭日举行一次吕公良纪念仪式,让学生在敬礼、鞠躬、默哀、呼号等活动中认同“公良”精神,产生爱国情怀,激励学生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5.建一个基地,让“公良”形象更丰满。1938年秋,为纪念“卢沟桥事变”一周年以及抗战死难的爱国同胞,华埠镇“抗日后援会”修建了“七七亭”。修建时正值吕公良将军回乡,他积极支持、参与筹建事宜。亭内碑文“抗敌阵亡将士纪念碑”九个大字正是由吕公良亲笔书写。1944年5月,吕公良在河南许昌保卫战中牺牲。2004年,吕公良烈士的骨灰从杭州移葬到“七七亭”的后侧。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离学校300米左右,近在咫尺的空间距离也使“七七亭”成了我校传承“公良”精神的重要基地。

参考文献

[1]倪筱荣构建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35),247。

[2]陈芬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与管理,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