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语文教学的情感空间焦保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1

把握语文教学的情感空间焦保霞

焦保霞

焦保霞

〔摘要〕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种“好、乐”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现。语文应该是情感的语文,它承载着丰富的感情色彩,一篇散文,一句古诗,一句名言,哪个不具有情感呢?这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要走近文本,亲近文本,进而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语文教学必须要重视情感的渗透,拓宽学生的精神空间。

〔关键词〕语文教学兴趣培养情感渗透

我们今天的高中语文教学正悄悄地陷入尴尬的境地,学生越来越不喜欢语文了,甚至有专家感叹:枯燥着语文的枯燥,痛苦着语文的痛苦,那些优秀的果实只能孤单地挂在优秀的枝头!难道真的是那些优秀的文字灵动不起来了吗?语文应该是情感的语文,它承载着丰富的感情色彩,一篇散文,一句古诗,一句名言,哪个不具有情感呢?这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要走近文本,亲近文本,进而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语文教学必须要重视情感的渗透,拓宽学生的精神空间。

1润物细无声

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之处在于:语文老师要学会呵护学生心底最柔软的东西,对春去秋来的思考,对人生百态的慨叹,对一草一木的感悟都是心灵的成长与丰富。我觉得作为一个语文老师首先要热爱语文教学,热爱学生,这是语文教学的活头源水,因为热爱,我们才会挖掘教材中的言辞美、人情美,才会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情感空间。老师也有生活的烦恼,但进入教室后,我总是能很快转化角色,我知道老师丰富、纯洁的情感可以左右学生的思想。在教学中,我始终提醒自己:语文课堂应该让学生的心灵有所感悟提升,对老师而言,声情并茂的语言可以牵动学生的心,同时给学生及时地肯定和激励,这让学生更容易找到自信,获得一定的满足感。我带领学生徜徉于美丽的空中楼阁,感悟“我外出,小屋就是幸福的起点”所蕴涵的美妙;我们一起行走在并不衰败的地坛,聆听史铁生的心灵独白。“有过我车辙的地方处处都有母亲的脚印”,我引导学生一起回忆自己母亲的这种毫不张扬的爱,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就哭了。我从教学的细微处深深感悟到:语文就要为学生打好精神的底子,用心感悟文本,追求真善美应该是我们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我们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与学生一起感知生活的苦乐与烦恼,从历史的变迁中看到智慧与人性的光芒。久而久之,我们就能体会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2腹有诗书气自华

语文老师不是诗人,但要有诗人的气质;语文老师不是作家,但要有作家的情怀。应该说,语文老师是最易与学生产生心灵共鸣的。如果一个语文老师自己都无法亲近文本,那么这样的教学无疑是机械的。我觉得每一堂语文课都应该有一些自己的东西,那怕只能容纳一点都是进步。我曾与学生写同堂作文,老师与学生就有了很好的促动。在平时的随笔中,我坚持给学生做点评,尽力看到每个学生的亮点,为学生的心灵涂色。

“亲其师,信其道”,别小看了这么几句评语,学生可能因此而更愿意亲近你,进而拓展自己的情感空间。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大,总觉得没东西可写,让他们动手写我心是很重要的。在我的引导鼓励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了争写评语的现象,这样也就乐写了。有同学告诉我:以前讨厌写随笔,因为老师几乎不写评语,同学们都说哪怕几句批评都比一个空洞的“好”字要舒服。这也许就是一种心理期待吧!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有灵感给学生一些精彩的评语。

有学生描写雪景很美,我就写下:“飘雪的日子晶莹的雪花漫天飞舞,你就是那个舞动的精灵么?”那个女生很激动,后来更努力了。我还这样写:“我助人人,人人助我,在相互支撑中就构成了大写的众字,这些灵动的文字就是我们生命的暖流,让我们在芸芸众生中始终保持向上的勇气”,学生会体会到互助的温暖。有时,我也根据学生的性格和写作内容写一些激励性的文字:“你的字里行间有大山一样的画面,流水一样的诗情,老师很欣慰,读你的文字真是一种享受!”或者也写评价的文字:“你就像一朵静静开放的山百合,幽香而又淡雅,也开在老师同学的心中!”就是这样的文字让好多同学感受到语言是传递情感的最好载体。虽然改随笔辛苦点,但学生的心灵从贫乏中提升了,他们获得了满足,也乐写了。

其实语文教学中处处有可以把握的情感空间。我常给学生布置灵活的语文作业,除了课内的知识点,还注重让他们从生活中去学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尤其是语文教学,这需要我们语文老师能带领学生走进审美的艺术殿堂,把握好语文教学的情感空间,激发学生去感悟文本,感悟生活,才能构建一个和谐,富有诗意的人文教学环境。让“情动辞发,文质兼美”的作品绽放出经久不衰的魅力,让每个正在成长的心灵都得到语文的熏陶和情感的滋润。

作者单位:河北省大城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