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甘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师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甘泉

陀艳萍

——我当班主任的点滴体会

陀艳萍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批外来务工人员纷纷往城市涌现,他们的子女也随之进城生活和学习。由于随迁子女地域文化差异、青春期的特点、家庭贫困等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不适应城镇生活,从而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出现不同的问题,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情感教育;师爱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大多数跟父母在城市租房,由于背井离乡的奔波,异常简陋的居住环境,语言上的差别,加上父母自身文化水平低以及忙着挣钱,无暇辅导孩子学习,让刚刚萌生思想的孩子产生自卑心理,造成了同学之间的隔阂,严重地影响了随迁子女的学习和生活。那么,如何教育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使随迁子女健康成长是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人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所任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和外来务工人员,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谈谈对随迁子女成长的一些教育方法。

一、构筑家校平台,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树立自信心

自信心对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是精神支柱,也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记得笔者做班主任时,看到大部分学生胆小内向,不喜欢举手发言,不主动提问题,更不愿意与老师沟通,对自己缺乏信心,学生生活不习惯,同一个班级其父母在城市的孩子瞧不起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大多数城市孩子比随迁子女家庭好,穿着好一些,身上的零花钱也相对会多些,致使随迁子女有一种自卑的心理。因此一部分学生慢慢地产生厌学、辍学的念头,对学习、生活逐渐失去了自信心。那么如何缓解这些所带来的影响呢?笔者根据情况选择电话家访或者面对面家访,了解家长和学生方面的情况,通过家访发现随迁子女家长的教育观念有些陈旧滞,他们的愧疚、自卑、无奈、担忧与祈盼等复杂的心情都尽在言语其中。了解到一些情况后,笔者及时召开了家长会,在家长会上,笔者首先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向全体家长承诺,不会欺负任何一个孩子,不管来自哪里,都会一视同仁。笔者的教育目标就是努力创建出优秀的班级,让每个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地成长。同时强调自己也是来自农村,深知农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如果有什么困难,一定会尽力而为,帮助他们解决。由于笔者的坦诚与真心,与家长的距离一下子接近了许多。随着时间的推移,笔者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他们从一个个案例中深深地感受到笔者在他们孩子身上所花的精力和心血,孩子们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神情,并且成绩在不断提高,渐渐地这些家长和孩子的脸终于有了自信的光芒,他们对我的信任度明显的提高了。

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行动感化随迁子女和家长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的思想活跃,自我性强而又心理脆弱,单靠强化管理,言语责训,常常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如施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可以解其惑,通其心,善其行。通过平时的观察和调查,笔者发现自己任教的班级随迁子女在品行方面也出现很多问题。尤其是男生的表现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经常违反学校纪律,不服从学校管教,放任自流,个别学生在校外甚至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笔者根据学生来源、学习习惯、接受能力等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层次,对学困生、德困生进行人生理想前途教育、经常和他们谈前途、谈人生、如何学会做人。在教学上改变教学思路和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笔者经常利用课余、节假日休息或者放学时间,对学困生进行交流和辅导。有时辅导忘了时间,忘了吃饭,笔者干脆“请客”,与学生共同进餐。就这样,笔者用自己的真心和真情去感动着学生,因为笔者知道,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最惧怕的不是抱怨和批评,而是你对他们的宽容,理解和厚爱。经过自己的努力,班级上城乡两地之间孩子们的差距也随之缩小,学习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班级形成了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三、开展爱心活动,让“流动的花朵”在同一片蓝天下享受爱的甘露

由于一些随迁子女的家长刚从农村出来,本来生活就十分艰苦,租房又要房租费。水费、电费等各种费用比在农村时要多得多,所以无法把孩子送入兴趣班或买其它课外书籍。学生学习比较单调,笔者认为再富有也不能无视教育,再穷也不能忽略教育。笔者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流动的花朵在快乐地成长。一是开展以“爱心汇聚力量、其共情共筑希望”为主题的关爱随迁子女成长的演讲活动,让随迁子女感受温暖,学会感恩,让他们立志成才;二是开展“好书传递”行动,开展捐书、藏书活动,在教室的角落设立一个“图书角”。这样,学生们踊跃捐书,作文辅导、数理化学习园地、青年读物、励志文学等适合中学生的“好书”共有300多本,为随迁子女营造了积极向上、读书快乐、健康成长的学习氛围;三是开展班级游戏,表演节目,剪纸、折纸等一系列手工游戏比赛活动,使他们进行互相交流,充分发挥个人长处,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活跃学生随迁子女的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就会自觉主动地对某些事物进行探究。笔者是一名生物教师,所以在上生物课时经常通过课本里有趣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笔者积极地引导学生对植物、动物等过程的探究,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探究,并渗透德育教育,这样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细胞,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总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开始时是非常柔弱的。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如何正确引导,赢得家长和学生的信任和配合,需要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密切地配合,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育人真理。教育好进城务工人员这些随迁子女,让孩子“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天职,让随迁子女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在师爱中享受到爱的阳光,茁壮成长,开出灿烂的花朵!

参考文献:

[1]卢广兰.浅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1)

[2]田黄金.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之表现[J].新课程学习(下),2012(03)

[3]于红淼.家庭因素对农民工子女学业成绩的影响[D].沈阳师范大学,2013

(作者单位:广西梧州市第十二中学54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