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流行音乐,灵动音乐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1

注入流行音乐,灵动音乐课堂

宋增芳

山东省胶州市中云振华教育总校(集团)266300

摘要:初中音乐这门课程是我国初中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门课程。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引入和发展,流行音乐已经成为音乐市场上的主潮流,人们也从当初对古典音乐的热爱逐渐转变成对流行音乐的挚爱。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尤为重要。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流行音乐的引入,使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使教学效果更加完美。

关键词:初中音乐流行音乐教学效果

初中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是作为我国初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流行音乐作为最受欢迎的音乐种类之一,将其引入初中音乐教学中必定会大大提高初中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对初中音乐教学产生积极作用。因此,作为初中音乐教师,要将流行音乐注入课堂,灵动音乐课堂。

一、精心挑选流行音乐

想要把流行音乐贯穿于初中音乐教学内容中,就应该考虑到所挑选的流行音乐要符合对学生具有的教育意义,从而通过流行音乐的教学,让初中学生在对待风格不同、流派不同的音乐进行欣赏的同时,还能被音乐里面所蕴藏的教育意义感化思想,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比如,初中音乐老师可以挑选这样的一首流行歌曲“我的中国心”,这是张明敏所唱的一首歌,歌词表现出炎黄子孙对祖国的爱慕以及眷念之情。这样具有正能量的爱国主义歌曲,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对祖国的感情,给初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流行音乐应用于歌唱教学中

歌唱是学生最热衷的音乐活动形式之一。中学生们爱流行音乐是因为它张扬个性、情感共鸣把流行音乐融入到歌唱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使音乐教学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可以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教学之中,因此,流行音乐应用于歌唱教学中有着很积极的作用。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为班级选班歌。学生情绪高涨,都积极参与推选,如:《众人划桨开大船》、《真心英雄》等,学生爱唱,每天都唱。通过班歌教学,教师渗透乐理知识学习、歌唱技巧训练,效果显著。通过班歌的学习,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习,调动学习积极性。其次同学之间团结、友助,对培养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都很有帮助。

三、流行音乐融入乐器教学中

乐器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工具之一,乐器不仅能够增强音乐的节奏感,能够活跃整个音乐教学氛围,能够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还能够提高音乐的基础性知识和学生的表演能力。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进行乐器教学时,可以将流行音乐运用到其中,通过对流行音乐进行一定的处理,将之与乐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乐器的使用技能和音乐的演奏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和乐器的信心,从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效率。

四、增添流行素材的欣赏

歌舞结合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娱乐的一种重要方式,利用歌舞结合的方式,在歌曲中翩翩起舞,在舞蹈中尽情歌唱。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采用这种歌舞结合的方式教学,那么会使歌曲表达的更生动,更有益于学生接受。例如,在进行《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的教学过程中,这是一首充满温暖的歌曲,教师可以采用歌舞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编制一段有关爱的舞蹈,让学生在学习这首歌的时候,同时也学习舞蹈。采用这种歌舞结合的方式,会让学生对学习有一种新鲜感,会对音乐的学习更有兴趣,会更加热爱音乐的学习。

五、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有机结合进行教学

在古典音乐教学方面,由于我国的音乐教学相对国外发达国家的音乐教学而言,存在一定的现实差距,比如,在国外,很多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并欣赏歌剧、交响乐等等古典音乐,从小就耳濡目染,接受古典音乐的熏陶;我国由于经济水平发展不均衡,很多地方没有歌剧院,剧团的演出也是一年难得见一次。所以,目前的情况是,学生对古典音乐不感兴趣,如果教育者一味地强迫学生去学习,那么将会适得其反。所以,对古典音乐的教学应当结合流行音乐进行。

六、摒弃糟粕,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流行音乐参差不齐,网络的迅速发展使许多低俗的流行音乐得到发展的机会,内容浅薄、歌词粗鄙、艺术性不强,中学生正处于迷茫时期,很容易被外界不好的因素影响,低俗的流行音乐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师在选取流行歌曲时一定要注意所选择的歌曲积极向上,对学生有正面影响的歌曲,如韩红的《天亮了》,课堂上教师可以在学习之前将歌曲背后的故事讲述给学生,学生在学习歌曲的时候更能感受到歌曲背后父母对孩子深沉的爱,从而懂得孝敬父母。

参考文献

[1]曹佩将流行音乐融入到初中音乐教学的方法探索和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2)。

[2]邱艳萍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的引入浅谈[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0)。

[3]李璨基于初中音乐教学的流行音乐的引入及作用[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