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情感态度给力英语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提升情感态度给力英语教学

徐世君

徐世君

摘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英语新课程教学中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现在,英语教育改革犹如一股飓风涤荡着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催生着崭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情感态度也逐步成为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英语新课程教学;情感态度;学习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语言教学与情感态度有密切的关系,因为人类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促进人际交往,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的情感态度。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相反,消极的情感态度则影响语言学习。比如,过度的害羞心理和过于内向的性格都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过度的焦虑和胆怯心理也不利于学生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展现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因此,《英语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列为重要的课程目标之一。同时,《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中强调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一、师生和谐的情感态度的建立

要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帮助他们培养和发展积极的情感,克服消极的情感,教师首先必须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良好师生关系。教师自身的情感对课堂教学氛围的形成,对学生的课堂情感态度影响极大。因此,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要有良好的师德和专业技能,才能做到敬业爱岗爱生,才能以饱满的热情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才能不断地去探索工作中所出现的新问题,把对工作的不断追求转化为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对学习的热爱。

教师行为举止也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如果某个教师满腹心事,慢悠慢悠地走进教室,不言不语等着上课,或一走进教室就怒气冲冲地问张三、李四为什么不交作业,这个教师肯定是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走进教室,课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这都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从而进一步上升为对教师的热爱和信赖。

教师既是长者,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尊重和关爱是师生关系的灵魂,在上课时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特点,对学生投以全身心的爱护,总是用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目光、鼓励的言语、饱满的情怀来感化学生,教师把饱满真挚的情感有机地溶进课堂教学之中,做到言之有情、声情并茂,使学生沉浸在课堂美好和谐的情感激荡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还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平常的一言一行之中。比如,上课时间到了,有的学生还未进教室,教师应该向其他的同学问问情况,或在教室门口看看该生是否在外边的什么地方,下课时和他们拉拉家常,谈谈眼下时尚的话题,谈他们喜欢的明星和感兴趣的新鲜事,赞扬他们的长处,把报刊、杂志、电视上的一些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东西讲给他们听,把自己学生时代的感受和好的学习方法介绍给他们,诸如此类的这些看似与教学无关紧要的事,都是融洽师生情感的妙方。学生觉得教师好,值得信赖,他们就会在上课时显出极大的热情。

二、情感态度沟通和交流的途径

为了真正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应该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渠道。课堂是语言学习参与者(即学生和教师)的活动场所,也是他们进行人际交流的社会环境。在课堂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存在着很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同的教育思想和不同的文化背景都会导致不同的师生角色和师生关系,语言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因此,课堂上的情感问题不仅关系到课堂气氛,而且关系到课堂活动方式和学习效果。普遍性的问题适合集体交流、集体讨论,个别学生的问题则适合单独沟通,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人愿望,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不仅要看它能否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能,而且还要让学生从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满足。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教师要按时上、下课,充分准备好教学图片、卡片、多媒体课件和相关资料,设计好每一个活动和任务。争强好胜是学生的天性,他们有着强烈的成功欲望,教师应该给学生以宽松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成功又是兴趣的源泉,学生在经历了成功之后,增强了自信心和自尊感,进一步转化为获取更大成功的内动力。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当学生完成任务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赞扬,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当他们完成任务活动遇到困难或受阻时,教师要常以“Don’tbeshy.Don’tbeafraid.Don’tworry,tryitagain.Thinkitover.”等话语进一步启发引导,其作用远远胜过于简单粗暴的指责。

三、情感态度渗透英语教学

英语课程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教师必须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这是实现学生情感态度目标的最重要的环节和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问题必须与英语教学本身相结合。如,在“Findtherightplace”这一单元中有三个任务活动。任务一是邀请同学到家里玩,为其描述路径,并画一张简单的路径图,在地图上标出标志性的建筑物。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方位识别能力,交流彼此的思想情感。任务二是分组设置情景活动,做义务指路员,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任务三是以组为单位,合作描述一个大家熟悉的地点,让其他同学猜是什么地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学习动力的相互促进

心理学家认为:信心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象征,信心是每个人发挥内在潜能、实现人生价值的内在动力。在工作和学习中,有了信心、有了理想和目标,才能使学生一步一步地进入较高的发展阶段,才能获得成功。因此,要使学生对英语产生较强烈持久的兴趣和动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及时克服情感方面的困难,要善于发现和及时疏导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上的障碍,让语言学习上的成功与情感态度的发展相互促进。有人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细心的教师在课堂上常常通过学生的眼睛、面部表情或不安的神色来判断学生的心理情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学生家庭自身的环境都会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特别是现在父母离婚、父母外出务工的家庭越来越多,这些孩子的思想情感更值得教师关注。在设计活动和内容时,应有意安排多种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不断成功的机会,让他们越过一个个障碍,逐步增强信心,建立良好积极的情感态度,使之在紧张有序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总之,英语教学运用情感教育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效率。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在开发智力、启迪创造性思维、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逐渐获得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育从“知识型”、“智能型”向“全面型”、“个性发展型”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情感态度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桂英初级中学

邮政编码:22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