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育之浅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1

初中数学教育之浅见

李海军

◇李海军

(遂宁市船山区龙凤学校遂宁629000)

【内容提要】:新时期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如何认识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如何对待教材,如何渗透数学思想,如何评价学生。

【关键词】:主体灵活渗透评价

初中数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以及参加生产实践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对学生的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有积极作用。在新时期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各种能体现时代精神的许多新理念、新观点、新方案、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如杜郎口模式、昌乐二中的271模式、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等等,但是,任何模式都离不了课堂教学,任何模式都应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先预习,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课堂上,让学生展示、互评。对表现好的表扬,表现不怎么好的鼓励,同时加以指正:大家看这样回答......是不是更好一点呢?比如全等三角形判定教学中,我让每个同学分别画出①一个角为30°的三角形②一条边为4cm的三角形③一个角为40°且一条边为3cm的三角形.......然后课堂上让小组同学把各自的三角形互相重叠、比较,从而感受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然后让各小组发言,探讨,补充。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动手的能力,又让学生直观体验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也让学生养成相互合作的思想。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在教学中我更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倾听、了解他们对数学的理解与感受,因为他们才是课堂的主角。

二、教师要深研教材,灵活使用教材。

“尽信书不如无书”。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材是教师创造和加工的对象。比如在七年级下册的“轴对称”教学中,我先利用晚自习上了一节剪纸课,在剪纸课上,我引导大家剪出各种各样的轴对称图形,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大家互相展示,点评。在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中,我让每个同学先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在课堂上展示,操作平行四边形怎么变成矩形、菱形。在一次函数性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演示函数的增减性.......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利用自己的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和加工,选取更好的更贴近于学生生活素材,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时代色彩,符合学生个性的教材知识。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如九年级下册P25关于“生活中的抛物线”,对于这些知识我把它们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知识都明显地写在教材中,是有“形”的,而数学思想方法却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是无“形”的。比如,在函数教学中,列函数解析式,要渗透方程(组)的思想;在几何计算中,要渗透列方程的思想;在代数教学和函数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例如,在七年级上册“有理数大小的比较”一节中,结合数轴,引出了“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而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的也可以从数轴观察得出“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这里就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也教给了学生比较有理数大小的具体方法。

四、树立新的评价理念

对于新课标下的教学评价,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三句话: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人才;多一个角度,多一幅美景;多一份情感,多一片天地。人是有个体差异的,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长处和短处。以同一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是不科学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随时随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木桶原理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我们应从多角度看待学生,才能看到展现在自己面前的不是单一、灰色的图案,而是五颜六色的、丰富多彩的画卷。教师多带一份情感,不仅能看到今天的好学生,也能看到明天的人才;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爱的成功,才有教育的成功。

结语:不可否认,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学教学改革已取得长足的进展。但在实践新教材的过程中,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的矛盾,比如新课程重视学生的体验过程,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如何发挥?使用新教材后学生的计算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明显不及以前同级学生,而这方面的能力又是必须的,怎样处理此类矛盾呢?新课程提倡学生学习“动”起来,其中包括“动眼、动耳、动手、动脑、动情”,这样课堂是热热闹闹了,但在这轰轰烈烈的外表下,怎样做才能不忽略教学的本质呢?怎样处理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高效课堂模式,对成绩差异较大的农村学生是否适用.....可见,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育,任重而道远,要把课改理念完全融入实际教学中,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此间还有许多路要走。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不要怕挫折和困难,不断学习、实践、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