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高中体育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6-16
/ 2

小议高中体育教学

林毅

小议高中体育教学

林毅

(广西钦州浦北县第二中学535300)

【摘要】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与学校的其他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关键词】体育锻炼习惯;主体作用创新思维道德情操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6-0074-02

课程改革后,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发展趋势呈现出种类出多样化、内容系统化、科学化,更具有合理性、可操作性,如自主学练教学模式、合作学练教学模式等成功的实施,然而,新的教学模式出现必定依据于某种新的构建理论,那么如何构建一种适合我们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呢,本文试图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学校体育学、模式构建理论等相关基础理论,通过文献研究、网络交流、教学实践经验等手段对影响模式构建的因素、构建的基本程序、构建的方法原则、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思考分析,同时通过比较当前流行的几种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的结构对构建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提出了“一堂课不一定使用一种教学模式,可以是几种教学模式的优化组合,可以按教学内容把相应的教学模式通过优化组合来进行课堂教学;一种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体现在一堂课中,也可以体现在一个单元或更长一个时期中”等观点。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也把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明确提出。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长期以来,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与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传统的体育教学论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认为学生只是一个需要教育的客体,只能被动地接受体育教师的教育培养,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自觉性、积极性的泯灭,失去兴趣的学习,不能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不能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学生也不会进行有效的学习。快乐体育十分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因作用,即主体作用。快乐体育理论认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从人的发展看,兴趣和动机是构成人的人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基础、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均不相同,教师只有最大限度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积极地鼓励、引导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体育教师掌握着教学方向、进度和内容,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艺,活泼、生动的形象教育和影响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目的、态度、动机、积极性、身体状况、兴趣、思维能力、情绪等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上级与下级、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神情严肃,不容置疑,学生唯唯诺诺,言听是从。快乐体育强调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双向信息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

教育家陶行知说:“民主是最能发挥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信任的课堂气氛,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同学关系,减少对学生思维和行为的无谓限制,不对学生独特的想法进行批评或挑剔,形成一种鼓励创新、崇尚创新的氛围。只要我们给学生民主、平等、和谐的空间,学生就会展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里,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把激情,微笑,情趣带入课堂,在教学过程中热情地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尤其要厚爱身体素质差,协调性,接受能力低下的学生,让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热忱与温暖。对每为学生都抱以尊重与信任的态度。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和教师探讨问题时,表现得非常有礼貌,自己有不同意见时,或是举手申请,或是耐心地等老师说完了再发言,或是以探讨的语气和老师辩论;而当他们面对自己的同学时,表现得就不那么礼貌了。例如,同学们发言时,当有的同学发不同的见解时,常常得不到同学们应有的重视,或是遭到大家的奚落,长此以往,学生们在小组学习或者群体活动时,自己即使有不同的建议或主张,也会因害怕同学的嘲笑而闷于胸中,这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激发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教师一方面要以身作则,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地教育学生尊重自己身边的伙伴,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每个人都不可忽视、每个人都是“智多星”。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尊重他人,民主、平等、和谐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才能更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体育教学艺术的本质就在于促进学生乐于进行体育学习,“为深化旨在追求运动乐趣的体育学习,孩子们自发、自主的学习活动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满足孩子们的运动欲求就会产生运动的乐趣,这种欲求的水平越高,越明确,其满足后获得的喜悦也就越大。因此体育课不能是带有教师强制性的,而必须能使学生自发、自主地享受运动中的乐趣的体育课。”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新颖有趣、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可以不断地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激发起学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深刻的寓意和趣味,富有挑战性的魅力,能满足学生好奇、探究、体验、甚至“冒险”的心理,体育内容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确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教材进行加工,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更加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感受到上体育课以及从事体育活动的快乐。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过程中要体现出新、奇、特的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提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体育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根据教材内容做好准备工作,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和解决问题,养成质疑的好习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去练,鼓励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知识、技术养成审视的习惯,要大胆提出问题,对问题反复、持续地进行探究、实践,使学生产生“我要学”、“我的问题,我来解决”的强烈求知欲,养成善于思考、有独立见解的良好习惯。例如,在弯道跑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体验弯道跑练习,然后进行从直道进入弯道跑练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弯道跑的动作技术为什么和直道跑不一样?”“正确的弯道跑动作技术为什么和直道跑不一样?”“正确的弯道跑动作技术是怎样的?”然后带着问题去体验、练习,在练习中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并通过实践来验证大家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与否。结果,整堂课学生都是在一种自主的状态下学习,积极练习、主动思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其次,我们知道,体育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体育学习活动产生的爱好和追求倾向,学习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练动机,强化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有利于学生在学练中自觉控制注意力,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投入学练,使激烈的体育运动产生的疲劳转移,成为一种快乐的情感体验。体育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学生在学练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带着兴趣进行探究活动,探究的途径从“是什么”到“为什么”,从好奇、好玩到尝试、参与,从“要我练”到“我要练”。可见,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质状况、性格类型等个体差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否则,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持续。如一堂课中,一上课,四列横队,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后,按自然组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学生按教师的要求依次排好队进行练习。教师只考虑学生要“听话”、“要乖”,却抹杀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从表面上看,学生也“动”了起来,但他们更多的是被动参与。这种单一、枯燥、整齐划一的组织形式,学生怎么会有愉悦的情绪,怎么会有学练的积极性?我们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大胆实践,大胆创新,改变以往老师前面教,学生后面学,广播操队形一课到底的单一的组织形式,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友伴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大胆展示,为学生创设一种更为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动体又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练。

体育教学不仅要育体,而且还要育心。社会越向前发展,对人的道德情操和适宜社会生活能力的要求也越高。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适应社会生活要求的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具有符合时代精神的思想品德、文明修养、道德情操等。快乐体育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展个性的同时,也要求运动技能在积极参与下的提高,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和习惯。

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动、学、思、编、创”的能力,那么,我们体育教师教学的最佳切入口就应该是根据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先“动”起来、“玩”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自由选择内容的机会,比如在理解一些课文内容时,可让学生喜欢哪句就把哪句读给大家听,喜欢哪个词就针对哪个词谈理解,自己理解了哪句话就读给大家听,自己人喜欢哪些词、哪些句子、哪一段……就把它背下来,摘抄下来,积累下来,读给家人听等等。这些形式,学生乐于接受,参与的积极高,特别是在讨论和背诵时,他们的思维更积极,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听说能力、朗读能力、思维能力等,特别还能在优美的文学海洋中遨游,树立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性和自主性,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和能力也得到锻炼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