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作业,减负提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1

有效作业,减负提质

侯淑欣

侯淑欣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上马街道桃源小学266112;孙述晖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三高级中学266112

新课程追求生动活泼的课堂,同样,新课标下的数学作业也应该是富有色彩、充满活力的。教学中,我对作业进行精心设置,让作业成为学生喜欢的学习材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提高了学习效果。

一、课前设置预习作业

通过认真研究教材,发现教材里结论性的语句越来越少,启发性的语言越来越多,留给学生的空间越来越大。这些都有利于课前预习作业的布置。

1.提出具体要求

(1)时间固定:每节课前都要独立预习,保证每次预习10分钟。

(2)数量固定: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每次预习作业大约是大数学作业本的半页纸张。

(3)内容固定:预习作业一般定为三个板块,即收获、困惑、自测。

2.教给预习方法

(1)读一读:先粗读所学内容,知道要学什么;再细读数学课本,初步了解新知识的基本内容。细读就要逐字逐句地读,对概念、规律等总结性的语句要反复读,要边读边划、边读边想,用横线划出重点,用问号划出不明白的地方或有疑问的地方。

(2)想一想:就是要寻方法、找规律。概念教学,可以让学生思考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想想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计算教学,可以先自己尝试把例题解答一遍,再与例题对照,如果错了,自己找找原因,这样学生就经历了自己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计算方法的归纳;解决问题时,也是尝试做例题,然后想想每一步求的是什么、还有没有其他解法;几何形体的题,要让学生动手操作试一试,在具体操作中理解内容。

(3)写一写:就是要写下“我的收获”,提出“我的困惑”。“我的收获”主要写概念、法则或规律,自己认为重要的语句以及自己的归纳和感悟,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计算方法、计算公式等。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预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了解过程,更应该是一个导疑的过程。我让学生记下预习中“我的困惑”,记下细读时不懂的地方,记下自己面对新知的思考,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二、课堂设置检测性作业

检测性作业分为基础型、提高型、拓展型三个不同层次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需求。

基础型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基础性检测题,检测学生本节课对双基的掌握情况;二是面向中等生设计的提高型检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灵活运用;三是针对优等生设计的拓展性检测题,此类题型少而精,有一定的梯度,学生乐于接受,旨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我把三个层次的检测作业分别设计为一颗星、两颗星、三颗星作为对学生的奖励。在检测时,一颗星的题就是基础型的,是必做题;两颗星、三颗星的题就是提高型和拓展型的题,让学生自由选择。这样设计,可让学优生充分施展才能,中等生能尽量发挥水平,学困生能尽量完成作业,使学生人人都得到发展,人人都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人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逐步提高。

新授课在下课前5分钟左右检测,练习课或复习课在下课前10分钟左右检测。检测结束后采用同位互批、当堂订正的形式,进行及时反馈,让学生清楚哪些知识还不理解、哪些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老师则根据学生的检测情况设置当天的家庭作业。

三、课后设置分层作业

分层作业是指作业内容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基础不等、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作业分层设置是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做的题,作业不固定只做哪两题,这样的题会导致“优生”不够吃、“差生”吃不了。要给每个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这样,针对每个学生个体存在的学习差异,让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都能完成各自的作业,既保证了优等生的提高,又兼顾了学困生的转化,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作业得到提高。

分层布置作业使各类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促进了班级良好的学习风气,也使得班级中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获得了发展能力、张扬个性、拓展空间、挖掘思维的良好发展。既提高了教学成绩,又减轻了学生负担。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学校所规定的作业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