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导入,激发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精心导入,激发学习

高静芬

常德市第十一中学高静芬

“引课”在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段精心设计的引课必须既简短而有吸引力,必须起到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自觉地、专注地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成功导入,无疑对提高课堂效果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如何导入一节新课,笔者总结了以下几方面的体会,以供教学中参考。

一、温固知新,开门见山

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此导入法又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教师总结上节课,语言过渡到本节课。例:讲授“一元二次方程解法”时,可能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方程的根的概念”,然后指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是如何得出的呢?本节我们就来学习解法”;其二,以课前五分钟小测验过渡,例如讲授:“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时”,可以给学生布置几道不同解的题,组织学生求解,随后分析过渡,“方程的解求出后,可知道其解的情况,能不能解,只看方程就能判断出呢?”这种导入法直截了当,开门见山,使学生很快明白本节课所讲的内容是什么。

二、借助类比,知识迁移

由于学生认知中最牢靠和最根深蒂固的部分,往往是生活中接触和使用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些知识做类比,尤其是学生熟悉的事物,这样学生容易接受。

例如在“有理数的乘法”及“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的教学中,都提到“合并”的说法,如计算“4x+5x=?”假如所教的是城市里的孩子,你可以用“4个汉堡包+5个汉堡包=?”,若面对农村的孩子,你可以这样导入“4个红薯+5个红薯=?”,这样学生易于理解“合并”的方法。

三、亲手实践,直观实验

该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亲手实践,通过直观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从而将抽象的数学理论或概念直观地显现出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促使学生积极思索和发现问题本质,进一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如:讲“正方体的认识”时,老师可以先和大家一起动手拆分一个正方体,在大家动手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顶点等概念有了具体直观的认识。

四、设置疑问,创立悬念

悬念是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它能激发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有利于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例如:有一个同学想依照亲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块三角形,他是否可以不把玻璃带回家就割出同样的一块三角形呢?同学们议论纷纷。然后,我向同学们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现在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问题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很快吊起学生学习的“胃口”,思维马上变得活跃起来,教学难点很容易突破。

五、联系实例,学以致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要服务于生活,所以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要结合教材,多观察生活,找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作为突破口进行课堂导入,从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例如:在进行《相切在作图中的应用》一节教学时,联系到学生们上体育课的项目训练,同学们谈到“长跑”、“打球”等,那么长跑的跑道是什么样子的?谁能在黑板上把它画出来?当学生把草图画到黑板上后,我就问,跑道两端的弧是随便画出的吗?那么,弧是如何画出的呢?

学生们身边的事,自然就很有兴趣,带着问题去参与学习,可想而知学习的效果了。

六、利用故事,间接导入

喜欢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数学故事、数学典故反映的是知识形成的过程,生动有趣的故事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广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讲述数学家笛卡尔发明坐标系的故事;再讲无理数时,可以将无理数的由来,把那段因发明无理数而被杀头的悲壮的故事将给同学们听,让学生知道数学的每一步发展是来之不易的;讲勾股定理时,可以讲中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用勾股定理的图形向太空发射来看看到底有没有外星人,或用毕达哥拉斯为发明这一定理杀一百头牛庆典,所以也叫“百牛定理”的故事。

总之,一节新课的精彩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兴趣。教师应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学会利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仅仅教教材;同时教师在导入上要尽量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机动灵活变化,问题的导入应与时俱进,富有时代气息。只有这样才能够更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