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必须扎根于生活的土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地理教学必须扎根于生活的土壤

林清琳

河南南阳市五中林清琳

思想缘起

什么是地理?什么才叫学地理?为什么我们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生活那么遥远,为什么学生对于所学地理知识总容易忘却,进入社会后所用更是少之又少?难道我们地理学科真是一门无用的学科?我们的地理教学到底怎样才更有效?江苏省2000年保送生能力测试及高考文科综合测试的卷面显示:考生初中区域地理知识贫乏,大多数人无法在图上正确判断开封、杭州、南京、北京四座古都的位置,约一半人写不出与之相关的京沪、沪杭和陇海铁路。外国地理知识更是极差……据对我国某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二年级的学生调查,大部分学生不能说出“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两者的差异。据课程标准组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学生与国外学生笔试地理知识成绩不相上下,而如果把学生带到校外或野外转一圈,回来写调查报告,根据自己的观察,提出一个地理问题,分析并提出建议,我国学生明显逊于国外学生。为何会造成这种状况?回顾我们以往的地理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一些问题,诸如学生学习地理习惯差,对学习地理缺乏兴趣,整体地理水平偏低,地理人文素养不高,究其根本原因,问题在于我们的地理教育只盯在课本上,脱离了生活的大课堂,致使地理教学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凝固了地理课堂的教学结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地理教学因此失去了新鲜的活力,丧失了人性的魅力。

一、国内外和生活紧密结合的地理教育

国外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地理教学的生活性,有用性。当今,世界各国地理课程标准的共同特点是:不是单纯把地理科学体系作为地理课程的内容体系,而是关注现实社会的重大问题和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注重地理技能、能力和地理思想的培养,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为地理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创造条件。

英国教材和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生活结合非常紧密,现举《GeographyMatters》教材“在英国,人们如何应对洪水?”Activity(活动)一课为例:设想你的家乡发生水灾,深度60厘米,用尺子量出它的深度,列出对你和你家人及周边环境可能带来的所有损失和产生问题,所有可能的应对措施,列出所有能给予你们帮助的个人和团体的名单并分组讨论每一服务组;阅读洪水故事,写出洪水期和过后的感受;设想你是当地市长,写一份关于洪水防治的计划书……此节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在洪水真的来袭的情况下,也能应付自如,不但培养他们维持自身生存与安全的能力,还能够站在自身的、他人的、全局的角度,用一种地理的眼光,来了望、关注这个世界,并准备以建设更美好的未来世界。

二、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地理教学的生活化有下述重要的意义:

1.地理教学的生活化,是课程改革和时代的要求,是我国《地理新课标》的要求。

现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日新月异,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全球性问题日渐突出,新思想、新知识、新问题应接不暇。“我们确信,要理解和发展当今及未来世界就不能离开地理学”。

《地理新课标》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和生活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

2.地理教学生活化,将有利于拉近书本和学生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活动,体现自身价值。

它会增加地理教学的亲切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因而对地理教学会感到亲切。

它会赋予地理教学时代感。联系国内、外时事,吸收了最新的信息,使教学与时代“同步”,因而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时代感。

它增强了地理知识的实践性。地理教学应拓展时空,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去感知课堂知识,学会从生活实践中利用课堂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并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

3.地理教学生活化,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学会地理思维,可以使学生接受更多的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空间观、生态观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而这将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体发展,用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之中。

4.地理教学生活化,有利于重塑地理学科在社会中的形象,有利于社会各界对现代地理学科应有的社会地位的重新认识。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老师作为传道授业的解惑者,要为学生指点迷津,提供广阔的生活空间,走进生活,使地理教学返朴归真,实现本位的回归。地理教学必须扎根于生活的土壤,这是生活所需、教育所需、时代所需、国家所需、世界所需、未来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