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导入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18
/ 2

语文新课导入的探讨

乔木慧

乔木慧

(雷波县海湾乡中心校四川雷波616550)

【摘要】教师在新课导入时一定要围绕教学目的、联系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因人而异,因文而异,使导入有主导性、针对性、启发性和情感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整个课堂教学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关键词】语文;新课;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序曲对一堂课的成功至关重要。一个好的导入设计,能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更为重要的是,好的导入能激发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基础。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把学生引进“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那么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就是很自然的“续续弹”了。下面是粗浅方式方法仅供参考:

1.用意境导入新课

在教学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时,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从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将会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名师在教学优美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和抒情散文时,常常用一段富有诗情画意的导语,将学生带入课文的那种优美的意境,使学生处于一种良性的情感准备状态。如:教学《春望》一诗时的导入:“同学们,今天和大家一起走进历史的隧道,去感受历史上一位苦难诗人、人民诗人、伟大诗人--杜甫的心理历程。(课件出示《春望》全诗)大家知道唐朝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昌盛的朝代,可是到了公元755年发生了'安史之乱',叛军攻入长安城后烧杀抢掠,把繁华的都城糟蹋得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在第二年的春天杜甫来到长安街头,目睹长安城满目荒凉的景象,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了《春望》这首千古绝唱。”接着配上音乐,师有感情地朗读《春望》。点评:用短短的几句话作为导语,却震撼了全班学生的心灵,同时在媒体的辅助下,学生很快进入诗情诗境。

2.出示资料,以“知”导入

课堂上,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环境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师有代表性的指点,然后紧扣课文内容介绍作者、时代背景、文章内容,来突出文章的思想性和政治观点,简单来说就是运用简介说明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最适合放在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如:教学《小草和大树》时,学生明确了课文的主人公是夏洛蒂三姐妹后,师开始娓娓道出三姐妹生活、成长、成才的一些情况,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学生们对在贫困、失败等逆境中成长起来的“文学姐妹”肃然起敬,也为下面的教学奠定了感情基调。其实和课文相关的资料,不胜枚举,如:作者的有关情况、代表作品;课文写作的时代背景;作者创作背后的故事;文章的内容……用展示资料来导入课文,师一定要选好切入点,以最恰当的一点切入足矣,万不能面面俱到,否则语文课就要改叫“资料展示交流课”了。

3.采用前后知识联系法导入新课

它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或已学过的知识出发,并结合所授课文内容及特点导入新课的方法。如:教学《社戏》时的导入:很多同学小时候都愿意随妈妈到外婆家去,鲁迅也是如此。他曾说:我母亲的母家是农村,使我能够和许多农民亲近;而农村对少年时代的鲁迅有巨大吸引力,他把那里看作是自由的天地、崭新的世界,在那里不仅学到许多知识,还同农家孩子建立深厚友谊,逐步学会农民勤劳、质朴的品格;那里的人、事和生活,都给他留下美好的回忆,在他四十一岁时,写下回忆那段生活的文章-《社戏》。点评:此导入是由学生已有的生活引出文章,使之感到亲切,自然而然地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回忆起小时候在外婆家的动人情景,在此基础上学习新课,得益匪浅。

4.用故事导入新课

即以一个和本节课主题相关的、富含深意的、形象的、具体的、生动的故事切入,并适时导入新课。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导入,用绘声绘色的讲述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学生带入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中。故事可以由师来讲,也可以由学生来讲。如果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故事就请学生来讲,如:教学古诗《迢迢牵牛星》和秦观的《鹊桥仙》时,可以请一位学生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生动的故事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让学生讲故事可以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如果是学生不熟悉的就由师来讲。点评:故事导入突出情趣性,最容易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起来,积极地投入到对问题探索中去。

5.用形象直观法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时,运用幻灯、录音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歌曲、图片更形象直观,激起浓厚兴趣,唤起求知积极性。如:教学《记一两纺车》的导入:同学们,请欣赏《南泥湾》的歌并听解说词:1942年延安大生产运动,歌颂三五九旅战士“又战斗又生产”,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建成“遍地是庄稼,到处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的英雄事迹;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开展大生产运动?生:那时是抗战最艰苦的岁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共高潮,配合日寇重重封锁陕宁边区,想困死我们;当时边区军民没衣和鞋穿及饭吃,为了战胜困难,毛主席号召大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边区军民热烈响应,开荒种地,纺线织布,扭转了局面,取得胜利,师接着用幻灯放映纺车图片,这样借助现代化手段让课文背景介绍变得生动形象。点评:听歌曲、放映幻灯能激起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强化优美的学习气氛。

6.用设疑法导入新课

巧设疑问是语文新课导入的至高境界,设疑讲究提出问题要匠心独具,具有独创性、科学性、规范性。如果师在课前紧扣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提出疑问,且语调、语势、语音都很讲究,紧紧抓住好奇心,为后面学习作好铺垫。如:教学《宇宙生命之迷》时,师:最近电视正在播放科幻片《外星人的故事》,接着巧设疑问导入:①宇宙是无限的吗?知道那些星球?②动物、植物要生存,需要哪些条件?③天上人间、天堂究竟在什么地方?④嫦娥奔月、仙女下凡、玉皇大帝是真的吗?能否说出在何处?⑤假设火星上有生命,说说存在的可能性,为什么不存在?让学生带着疑问循序渐进地去学习,在学习中,要求多思多想,提出疑问,师生围绕问题探讨,最终得到解答,自然学好此课。点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要善于开启,才能让教学效果得到更大提升。

7.用音乐激趣导入新课

用音乐激趣导入新课。如:教学《月光曲》的导入,让学生齐读课文后,放《月光曲》乐曲,这时优美的曲调,清新的旋律,吸引学生,引起探究兴趣,师伴随乐曲的进行,运用富于感染的语气说:现在听到的是《月光曲》。《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内容是什么?表达贝多芬怎样的思想感情?此问题是学习的主要内容。点评:师巧妙点拨引发学生欣赏音乐时探究的心理,又交代本节课教学重点:学生对《月光曲》的欣赏,容易引起思想共鸣,引入到学习情境中,激起学习课文兴趣。

8.巧妙地借景导入新课

在上课之前,有时会突然出现一些有利于设计导语的事件或背景,师应充分利用,以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求知欲望。如:教学《卖炭翁》时的导入:同学们,断断续续、飞舞了近一周的雪花停下了。今天,阳光照耀,天气暖和,是我们盼望多日的好天气。但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穿得十分单薄的老人,却不喜欢这样的天气,总是期待朔风凛冽、大雪纷飞,他,就是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板书课题),卖炭老人为什么有这样反常的心理呢?点评:师巧妙地借景引入课题,使学生以常人的体验不能理解卖炭翁的反常心理,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收到好的效果。

总之,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但不管选择哪一种方法,都贵在用得巧妙,用的有效。因此,师一定要围绕教学目的、联系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因人而异,因文而异,使导入有主导性、针对性、启发性和情感性,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启迪思维,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整个课堂教学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材和语文新课标

收稿日期:2011-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