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课堂中学生的主动性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中学生的主动性学习

吴函霞

云南永胜县第四中学吴函霞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实验稿)》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正式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明晰下来。由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法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法均发生了一次改革。那么,在这种新形势下,高中语文教师如何使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在课堂上巧妙的展现呢?笔者认为具体做法有三:解放思想,解放学生,解放课堂。

一、解放思想

教师有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称,其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育人。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思想素养,尤其是人文素养。教师把学生当做人而不是物来对待,而对待的方式就是尊重和爱。教师承认自己所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喜怒爱憎,有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他们有自主性和独立性。因而教师自己首先要在思想上承认学生的个体性和独立性,并且尊重和善待他们的个性,相信师生平等,在教学当中允许和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创造,鼓励他们在课堂中积极表现,展现出他们多样的自己。

只有教师在自己的思想中同意和期待学生展现自我,学生才有海阔凭鱼跃的那份自由。

二、解放课堂

当今的课堂学习已经不再是老师的“老三套”也不再是“满堂灌”,要的是师生交流,学生合作的效果。因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将课堂的时间进行分段,最先老师明确学习重点和任务,然后便可由学生互动交流,合作探讨,找出答案,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进行点拨和总结。在此其中,教师甚至可以让学生也当回”小先生”,没有哪一个学生会拒绝上台当老师的机会,即使是极度的害羞者。而如果有机会上讲台,”小先生“就不得不提前去熟读课本。

具体看魏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定向(即向学生介绍所学课文的教学目的,并板书课时的学习重点)——自学(字词,划分段落等)——讨论——答疑——自测。魏先生的课堂教学几乎都是学生自己在思考在寻求答案,教师只是起穿针引线的作用。他的这种教学模式也取得了巨大的教学成绩,他先后赴马来西亚,广东,新疆等各地讲学。

不得不承认,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应当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上真正活跃的探求新知的应当是学生,毕竟,学生的成长成才教师无法替代,教师能做的就是让学生自己也有一个能自主探求奥秘的机会和空间。

三、解放学生

学生有了自主探寻的课堂空间之后,教师要做的便是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本身也获得解放,拥有让自己发展的适当的空间。

教师在课堂上明确了课时的学习目标重难点之后,就要让学生自主的动脑筋去完成,解放学生,让学生放开手脚,自己去构想如何达到目标,采用什么方式等,而不是在解放学生的名义下又给学生设下硬性指标。

有一老师在教话剧一章时想出新点子,那就是让学生排演一幕话剧《雷雨》,以此来让学生掌握关于话剧的知识。教师在班上宣布这个新点子时学生欢呼雀跃,可接下来却让学生越发反感失去了兴趣。原来,老师’钦定“了话剧排演的名单,时间,地点,甚至要求了要达到的效果。指定参与的学生就那么六七个,而要求从一设到尾,那么其他的学生没有机会参与进来,好像一切不关他们的事了,参与进来的同学牢牢被教师定在那里了,只觉得钻进了老师编的“套”,松也松不得,紧也紧不得,不能创造也不能自主,俨然成为了被老师栓着线的玩偶。这样的教学只给了学生一个解放和自由的名义,到底是空头支票,学生也只是空欢喜一场而已。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便是学生的主动发展。成长无法替代,发展必须主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给学生一些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