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吴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吴兆

吴兆

吴兆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新塘镇龙兰小学537118

【摘要】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是凝聚着中华民族艺术精华的文化遗产。为增强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文章在分析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而将古诗词与田园风光巧妙融合,加强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效果,也为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4-095-01

前言

古诗词是我国绚丽的文化瑰宝,加强古诗词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树立文化自信的必要途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大量阅读经典古诗文,在学中想,读中悟,熟读成诵,并规定了小学六年应积累的名家篇目,其中古诗是最为重要的一块。但是在当前的一些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往往容易被忽略,或沦为教师全文翻译的“填鸭式”课堂,或沦为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背诗课堂”,难以发挥古诗课文所应有的功效。针对农村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班额相对较小等现实状况,笔者在农村小学课堂中对古诗词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水平

古诗词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对阅读者自身素养提出了极高要求。如何对古诗词全面深刻解读对语文教学者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验。教师自身古代诗词修养的高低,关系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多语文教师,古诗词修养较低,但缺乏相关意识,往往不断地重复着“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错误。因此,教师本身的古诗词素养的提高是当务之急。不仅要从古诗词本身下工夫,更主要的是“工夫在诗外”[1],必须加强中国古代史、古代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修养。此种修养的提升,绝非一日之功。缺乏对古诗词的深入解读以及相关的知识准备,自然谈不上教学理念的更新。只有在古诗词造诣达到一定水准的基础上,才能够有理念问题的产生。语文教师应该明确以下几个重要问题,进而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第一,古诗词承载的是立体的内容,不能采取简单的教学方法,必须多维度结合,尽可能将古诗词承载的各个纬度的营养丝毫不落地传达给学生;第二,古诗词教学绝非课堂所能够完成,需要多场景结合;第三,古诗词教学重在内化,不在考试。唯其如此,古诗词教学才能够获得有效推动,并取得预期效果。

二、在古诗词教学中着力渲染情感

古诗词具有“画、象、境、情、趣、理”融为一体的艺术性特征,诚可谓“诗(词)中有画,画中有情”。正是因为古诗词基本蕴含“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优势功效,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采取各类活动方式,大力渲染内涵、渲染情感、渲染意境,让内容教学充实丰韵起来。以柳宗元的《江雪》为例,在实际教学中我设计并安排如下:一是适时地出示了作者有关资料,让学生清楚该诗创作背景,为实现“共鸣”[2]奠定了情感基础。作者曾参与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到“南荒”永州。虽名为司马,实为被地方官监视的“罪犯”,在精神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下,他只好借山水景物来寄托孤傲郁闷的苦恼。这也是本课教学的内容;二是组织小学生通过个体自读、相互对读、师生范读、朗读讨论、小组评读等多种形式,促使他们在朗读中感悟,在体会中朗读,努力攫取“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良好效果;三是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尽可能地演播与古诗词内容相应的动画情景,引导学生在图文互动中学习知识、领悟情感。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具体的场所(教室环境—教具、学具布置)、景象(教学内容—知识的内在本质)、境况(学生心境—兴趣、心理向心力)等,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解决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的师生互动关系的载体。古诗词教学首先需要让学生初步体验意境,形成直观印象[3],为准确理解诗词内容、训练诗词阅读能力与技巧奠定基础。而初步体验意境的基本方法便是创设教学情境,由境而情、情境交融,最终达成体验情感。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图片、视频、语言、故事、表演等具有可以作为创设情境的主要素材。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中寻找能够与古诗词意境相关紧密相关的素材,经过改造形成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入其中,初步体验古诗词意境。如白朴的《天净沙•秋》是一首写景的诗词,包含了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飞鸿、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等12种景物。教师可以选取与此相关的图片或图画,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初步体验该诗中所蕴含的孤寂。

四、将田园风光与古诗词教学互相融合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如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邵雍的《山村》、孟浩然的《春晓》、王维的《鸟鸣涧》、王维的《鹿柴》等。现在的农村学生对田间地头的生产生活也不是十分了解,只要教师稍加引导,学生对诗词中描写的事物就会很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这类诗词时,教师要用多媒体呈现一些田间山野的图片来丰富诗词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词的内在美,而这种教学方式非常适用于中低年级的学生。

五、采用组诗教学方法

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从而实现有效教学”。中国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古诗教学中我们不能局限于教材的诗歌,要触类旁通把相关的诗歌放到一起,形成组诗教学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如在人教版《江雪》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整合一个垂钓系列的组诗课堂,把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张志和的《渔歌子》和教材中的《江雪》放到一起组织学生学习、诵读、对比,赏析诗歌描绘的不同画面,品味诗人抒发的不同情感。还可以引导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为垂钓系列组诗增加阵容,这样的整合对比学习,既可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还可以了解中国文人的“垂钓”爱好。

结语

在新课改形势下,小学古诗词教学需要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多方面挖掘教学资源,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古诗词的教学内容。这样,我们的国学精典文化———古诗词才能世代传承。相比于城市来说,农村的教学条件较弱,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才能持续加强农村小学古诗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肖文华.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60-61.

[2]陈应喜.论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学周刊,2018(30):52-53.

[3]董亚兰.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7,4(30):28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