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 1

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万晓斌李娟

万晓斌李娟(江苏省金湖中学江苏金湖211600)

【摘要】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除了在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形式上下功夫外,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本文探讨如何在课堂上进行师生间情感交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切实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感交流;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早已普及,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感知与操作能力,因此信息技术课安排相对较少。高中阶段每周只有一两节课,并且每位老师要带多个班级,与其他科目相比,师生之间接触较少,如果再不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和老师的关系非常陌生,并不利于信息技术课的开展,从而影响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1.关爱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起点

全面了解学生。人是有七情六欲,性格爱好、脾气秉性、兴趣特长等,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些情况,这样才有爱的基础。如:学生喜欢信息技术哪些内容、自己已具备什么,让他们多自我展示等等。

别林斯基认为:“爱是教学的媒介,友爱更是消除戒备心理的传感器。”教师不以教育者或长辈自居,而以友爱之情施于他们,他们就会敞开心扉,消除对立情绪及情感障碍,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维护课堂教学秩序和教学环境。

比如在班上请同学回答问题时,一定要能叫出学生的姓名,有事对全班同学讲时,不要用“你们班”而要说“咱们班”,让学生觉得你也是这个集体的一分子。教学中对学生多肯定,少否定也是促进师生关系良是否存有良好的期待感,会影响学生的自我期望和积极主动性的发挥。老师赞赏一个班上课纪律好,同学们合作精神强,并没有专门地指向每一个学生,但是来自于集体这种荣誉感都让每个学生感到自己做得不错。课堂教学是由教师或学生组成的双边活动,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成为一种动力,学生与老师相处融洽,学习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也会提高。

2.智慧对待,做学生信赖的教师

每个班都会有几个比较个别的学生,这些学生很让老师头痛,他们表现为对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关心,希望教师给他们更多自由,上课时趁教师不注意,安装游戏、聊天软件。对于这些学生是严厉批评、大声呵斥还是走入他们心灵进行积极引导?实践中对于这些个别学生要特别关注,处理不当会对整个班级造成不良影响。我遇到这种情况会用目光注视学生,学生一般会感觉到不好意思,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还可以在学生们做课堂练习时走到他边上拍拍他的肩提醒一下,或是小声地和他交谈,并总是在打一打、揉一揉。这样的情感交流给足了学生的面子,既不会造成对抗情绪也不会影响课堂气氛。

调皮的学生通常计算机操作比较熟练,其他功课成绩可能不太好。与这些学生交流时,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成就感,比如让他给大家演示操作步骤,小组合作时让他当组长,把他的长处展现在其他学生面前等。

有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很感兴趣,又有一定的基础,可以鼓励他们加快进度,或是指导他们参加一些电脑动画、网页制作、程序设计竞赛,这样既利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潜能,又不会让他们觉得上课无聊。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其它课成绩优秀的学生信息技术课并不一定就好。有的学生其它课程学得很好,但由于平时很少接触计算机,所以在操作方面跟不上其它学生。这类学生会觉得信息技术高深莫测、难以驾驭,从而产生畏惧心理。有一女生,看到别的同学都能按教师的要求完成课堂作业,而自己由于以前没接触过,跟不上,因此希望老师能单独辅导她。对于这类学生,一定要热心地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同时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若对他们的要求超出能力范围,反而会打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同时发动信息技术基础较好的学生帮助他们。少拿他们与别的学生比较,而要与他们自己比,及时肯定他们取得的进步,从而树立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当然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主要场所。但是我们老师也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师生交流拓展到课堂外。信息技术教师平时与学生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少,但也应尽量走近学生,主动地去寻求共同语言,与他们成为朋友,这对教学有很大帮助。例如,教师可通过教学网页或BLOG,增进与学生间的交流和了解,利用“留言簿”和“电子邮件”、QQ等的往来,建立师生交流的及时渠道。

情感交流是我们教师与学生情感的桥梁。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月圣.网络环境下的情感交流缺失与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08.12:47~48

[1]《现代教育技术》李芒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