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效率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效率探索

于瑶

山东省莱西市院上镇武备小学266612

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做好以下三点特别重要。

一、引入多学科教学元素

1.引入语文元素,凸显诗情画意。

语文是文字的传承,美术是造型视觉艺术,将语言文字的诗情画意融入到美术的流畅线条中,能彰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实施诗歌配画、日记和作文配画,或者将美术的点、线、形、色彩、明暗与空间等视觉艺术,以优美的文字语言进行表述,显示出艺术的美。如版面设计相关知识的学习,结合语文中的艺术字体、文字搭配等知识,引导学生结合小组学习模式,展开黑板报或电子版小报的设计,使得小报布局合理、颜色协调、搭配得当。在小学美术学习中融入语文艺术,能彰显文字中的图案美,并激发学生创新思考。

2.引入音乐元素,凸显节奏韵律。

美术与音乐的整合符合动静搭配原理,将学生内心的所思、所想与思维创造的音乐艺术,以可视化的美术艺术呈现出来。如引入“彼得与狼”音乐艺术,引导学生在音乐故事中畅想,发散思维,深入学习美术知识。以音乐的感染力调动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将音乐思维中的意境以可视化的美术形式展现出来,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3.引入数学元素,凸显立体思维。

小学美术教学需要强化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凸显学生立体思维,体现数学学科特色,立体几何图形的学习,为美术学习增加动力。如“拼拼搭搭”知识的学习,结合数学中三角形、四边形、圆形与立体图形知识,分析点线面组合的规律,激发学生创意思维,拼搭出画面生动的组合。

4.引入科学元素,凸显无限奥秘。

将美术学科与科学学科结合起来,深入了解花鸟鱼虫的习性、特点与生活环境,探索自然的瞬息万变与灵活多样。结合眼观、耳听、手摸,进行比较分析,将这些知识与美术艺术融合起来,增加学生对艺术的感悟和了解,更好地运用到艺术学习中。如“自然现象”,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分析下雨、打雷、刮风、下雪时的自然现象,或者展现火山、瀑布、夕阳等景象,将科学知识融入到小学美术学习过程中。

二、实施激励有效评价

1.学习过程中的“言语”激励。

言语,是教师和学生的直接互动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每一句话都能带给学生无限的影响。美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评价,是建立在学生美术学习的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试图找出学生在处理学习问题时遇到的困难及其缘由,了解每位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2.作业呈现中的“星级”奖励。

美术教学重视学习过程,但必然也要通过各种媒介将自己的所感所想用不同形式表现出来,也就形成了课堂作业。美术课堂作业一般以绘画、手工作业为主。绘画作业呈现在作业本上,教师应及时批改,给予学生作业相应的反馈。在作业本批改中,我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写上一句简单的评语。如在四年级写生“会说话的手”教学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写生过程自评:“优加五星,但我觉得自己把手画得有点宽,手指的关节处线条没画好!”还有的学生写道:“优加四星,第一次写生手,还是不错的,就是指甲画得不真实,希望下次能观察仔细一点!”也有的学生在互评同桌的作品中写道:“优加四星,细节还要再刻画详细一些哦!”在此基础上,我再给予评价和星级的奖励,写出我的感受,让学生从自己出发、从他人观点、从老师建议多角度了解、感受、评析自己作品的优缺点,及时反思,更上一层楼。

3.课后拓展中的“物质”奖赏。

我经常会收到学生的“小礼物”,如用紫砂泥捏制而成的大公鸡、用彩纸制作而成的折纸卡片……这些都是学生用课余的时间制作的。作品不一定精美,但稚朴纯真,表现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爱。这时候,我也经常会给学生一些“物质”奖励,如我亲手绘制的卡通漫画、自己制作的橡皮印章等,学生们如获至宝,面容堆满可爱的笑容,似乎得到了很大的荣耀。在每节课的作业安排中,我都会添加一些课外的小延伸。如三年级紫砂泥“小泥人”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小泥人的制作方法,下课前,我将把紫砂泥涂色的方法印成“学习卡”发给学生,旨在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涂色方法,利用课余时间尝试给自己捏制的小泥人涂色。有兴趣的学生作品完成后,会带给我拍照留念,有的学生还会作为礼物送给我。课堂中的学习是依课表制定,而课外的自主学习才更加难能可贵!因此,对课外能主动进行美术活动的学生应给予大力的赞赏,以树立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持久兴趣。

三、激发学习兴趣

1.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个掌控作用,调动学生的参与程度,在课堂环节的设置上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运用教学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们可将多媒体运用到新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这种新型技术的运用,在课堂上可以更加简便地展示美术作品。小学生对动漫之类的影像图片特别感兴趣,这样的话小学生对课堂的感知力会更好,进而保证了教学效率。

3.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的兴趣。

作为课堂的引领者,教师首先要从自身上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我们可以多多地运用自己的教学和学习经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