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验师生角色互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1

浅谈体验师生角色互换

陈晨

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孟家桥中学736200

摘要: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和媒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借助某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师生角色互换既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更让老师了解了学生所需,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角色互换教学

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角色互换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它对老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种新的挑战,用时髦的话来说,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师生之间的PK。它很早就在欧美国家的学校普遍使用,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深入交流,目前在我国不少的高校内也正逐渐兴起起来。有人说,教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个演员。那么作为“演员”就应该能够根据“剧本”的情节要求,能够扮演符合要求、观众喜欢的角色。

新课程强调以能力为中心,倡导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改变“我讲你听”、“满堂灌”的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力,改善教与学的关系。如果我们的教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该讲的知识内容没有讲,该有的讲授环节给忽略掉了,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强调不了,那么,学生在缺乏应有的基本能力的情况下,与其他同学、教师互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便是一句空话。

在学校中教师和学生各自担任不同的角色,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辩证统一的。我们的教师总是习惯于扮演权威者的角色,传统教学方式,阻碍了师生的创造性、学生的主动性等实际。那么,教师在课堂上究竟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才能对学生更具亲和力、更具凝聚力、更具向心力呢?我认为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近年来,随着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轻,引导学生在及时理解、消化教师课堂上传授的知识的基础上完成课外作业已变得尤为重要。据我个人从教以来的教学实践和长期观察调研发现师生适时互换角色、鼓励学生大胆走上讲台未尝不是一个好方法。

“角色互换”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理念。课堂上,教师充当学习者的角色,而学生则充当研究者、教授者的角色,这是一种素质教育要求的全新的教育理念。落实在课堂上,它既可成为一种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可成为教师的一种教学方法。如何让学生好做“老师”,畅所欲言地讲述自己的观点、想法,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正所谓:一个老师一种想法,四十个学生四十种想法,一堂课有四十个小老师,那样的知识学都学不完。反过来,教师角色转变以后,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成为了一个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教育研究者的共同体,也就达到了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师要求。

此外,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一、为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时空。小老师上课,同学们的心情比较轻松,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担心,同学们可以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遨游在知识的海洋,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提高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促进了综合素质的提高。小老师讲课的过程正是他对问题的思考、分析及对语言锤炼的过程的体现。在熟悉教材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使学生的勇气得到了不断的锤炼,切实有效地促进了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体验到教师工作的艰辛,自觉增强纪律观念。课前的精心设计准备,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大量的精力。在此过程中,他们对教师工作的认识溢于言表,从而在课堂上自觉遵守纪律,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地配合老师的工作,有利地推动课堂工作的开展。不仅如此,他们还极大地影响了周围的同学,激发学生进步意识的诞生。如此师生互相交流,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得各自的教和学彼此相长,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四、能主动分析钻研教材,充分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小老师”上课前必须对教材有全面深刻的了解,钻研分析课文涉及的有关问题,查找相关的资料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五、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使之体验到了成功的感受。老师能否驾驭课堂是衡量老师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上课的过程既是对教材分析的过程也是体现老师组织能力的过程。从中使小老师体验到成功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在日常教学中适时使用此种教学模式,学生能在趣味盎然中充分发展,自由成长,时时感受学习的喜悦,并以此为契机,使其学习积极性不断高涨,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师生角色互换”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并没有消弱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也没有消弱教师在教育活动和对知识的传授中的作用,它只是把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融入课堂,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他们对知识的被动接受也就变为了主动吸收,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实现了素质教育中以点带面、全面合作型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