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导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1

浅谈数学课堂导入

◇李亮

◇李亮

(四川省北川中学北川622750)

有一句谚语是这样说的:“第一印象永远不可能有第二次机会”

有这样的广告词:好的第一印象就是财富,好的第一印象就是机会

在数学教学中,其中新授课时主体,导入新课是为了引出新课,导入虽不是主体,但导入是一节课的最基本的教学环节之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促使其主动参与课堂,对教学任务的顺利实验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课堂导入有很多种方法,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条件、教师自身状况等进行导入设计。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揣摩,我把其分为:温故而知新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类比导入等。

一、温故而知新导入法

采用这种导入的方法,在设计上要找准旧知识和新知识的联结点。陶行知先生精辟形象的比喻为“接知如接枝”,这种导入法是最简单,最直接,也是教师使用最多的一种导入方法。

案例:必修1函数概念的学习。在学习中,考虑到高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初中已经学习过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引导学生在已经掌握的具体函数和函数的描述性定义(传统定义)的基础上,提出对任意实数,的问题,其中是常量。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然后联系生活中的经历和实际问题,尝试列举各种各样的函数例子,从而构建了函数的一般概念(近代定义),使学生对函数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案例: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的引入。

问题1:椭圆的第一定义是什么?标准方程是什么?标准方程中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区分焦点的位置?

问题2:椭圆中定义的常数为,,它们之间的变化对相应的轨迹有什么影响?

问题3:如果把椭圆定义中的“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改为“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差是常数,”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它的方程是怎样的?(给时间让学生思考后,几何画板动画演示)进而引出课题: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用陶行知先生的话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投去一石,碧波涟漪。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教师教学要温故知新,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二、故事导入法

故事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新课导入时用故事导入,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进入到教师预设的教学情境之中,以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案例:在“等比数列的前项和”教学中,可以借助教材中的故事导入: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相传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家,问他想要什么?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放上1颗麦粒,第2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第3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第4个格子里放上8颗麦粒,依次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国王认为这个要求太容易满足,便命令大臣速办。但过一会大臣来报,要达到象棋大师的要求,全国的小麦都放上去,也还差很多很多。国王听了目瞪口呆,不知所以然。故事到此结束了,学生与国王一样改到大为不解,十分惊奇,纷纷议论,不明白原理。于是教师适时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算算这笔账,棋盘内到底要放多少小麦?在学生的思考中,教师开始说明原由,进行分析、讲解等比数列前项和的公式。通过这堂课,学生知道了关于棋盘摆麦粒的著名故事,同事于不知不觉中也掌握了等比数列前项和。

三、类比导入法

类比导入法即以已知的数学知识类比未知的数学新知识,以简单的数学现象类比复杂的数学现象,以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案例:“选修教材中数学归纳法”的引入,首先利用多媒体演示多米若骨牌游戏视频,师生一起研究表明这些牌倒下的条件是,第一张倒下,第二张就倒下,然后第三张倒下,依次下去。后面一块要倒下,前面一块必须先倒下。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课堂导入形式还有很多种,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因地制宜,精心设立科学的导入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全面育人的水平。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过程开始的导入环节就是整台戏的序幕,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和安排得体,就能牵引整个教学过程,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