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境中学习数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2

在情境中学习数学

司华

司华新疆兵团四师63团中学835206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创设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这也正好说明情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巨大,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而且能使学生产生与新知的认知冲突。新课程一直要求我们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怎样的情境引入课堂才有效?

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情境,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情境应有的教学功能,也要认识到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不可能适合所有的学生。作为教学组织者,应该具有一定的开发意识,要结合本地和本班学生的实际,设计出具有个性、更加活泼的情境。我觉得可以从三方面来考虑和设计。

1.用孩子的眼睛看生活。小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具体形象为主,儿童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成人常常不可理喻,像猪八戒吃西瓜,小动物坐火车、过山洞等使孩子们兴趣盎然。因此,我们需要保持一颗童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努力避免成人化说教,这样才能捕捉到一幅幅令孩子们心动的画面,设计出一个可亲可敬的情境。

2.从数学角度加工数学资源。如果单单考虑儿童的喜恶倾向,我们可以把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搬进课堂,但这样显然不行。数学学习的情境应当也必须具有数学特质,原始的生活材料只有经过巧妙的教学加工才成为有效的数学学习材料。

3.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数学不仅是为了教会学生数学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和数学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组织者的教师更应该有独到的数学眼光去发现独特的数学情境。教学经验使我觉得可以把数学情境分为两类:数学情境和生活情境。

一、创设数学情境

创设引发学生思考的情境,使孩子进入思索中,从疑问中产生探究的想法(适合中高段学生)。例如: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后,研究圆锥的体积计算。让学生猜一猜它们的体积有没有关系?如何计算?再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性质》一课时,直接出示四分之一和八分之二,仔细观察,能发现什么?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一下子激活了学习兴趣,通过寻找规律,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像这样,能通过纯数学情境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的,就不要画蛇添足地再寻找一些其它的生硬的生活情境,以免浪费时间和精力。这样还能让数学课堂更有数学味,更具有探究价值。

二、创设生活情境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听故事,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因为故事的情节引人入胜,能够引起孩子的注意力;二是儿童故事比较能够用孩子的方式解释一些现象,孩子易于接受,从而有学习的兴趣。创设故事情境,在小学低中年级段用得较多。巧妙地把一些枯燥而抽象的数学规律变成有趣的故事情境,使他们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2.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做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欢和愿意参加的一种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或比赛等形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从而让学生在做游戏的活动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理解数学。在上《几和第几》一节课中,我让学生们排成一排,教师发出指令从前数第3个起立,从前数3个起立,创设一个游戏的情景,为什么站起来的人数不一样?将学生引入这堂课的重点——基数和序数。将原来科学化的数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加熟悉,使本来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格外生动,学生也感兴趣。

3.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质疑是学生动脑的一种表现方式,还是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和解决问题的形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释疑、解惑,还要启思、设疑,引导学生在明白旧疑的基础上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在教学平均数时,我给出2个工人在不同时间里生产的不同数量的零件,问学生发给同样的报酬合理吗?学生的质疑,让大家遇到了“认知冲突”,立即产生解疑的强烈要求,这时学生的经历和智力也达到了最佳状态。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质疑,巧妙的释疑,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会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

4.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悬念设置于课始,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悬念设置于课尾,则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悬念是牵制学生思维的线,小学生好动、好奇、好胜,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悬念。教学《比例》时,我问学生能测出大树的高度吗?有几种方法?怎样最简单?通过引导和大家的努力,最终利用比例的知识和身高影长求出大树的高度。学生感受到了思考的快乐,还培养了动手能力。

5.创设目标效应,激发学生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目标,带着目标学习。特别是对数学成绩不佳者,不要给他们扣上“差生”的帽子,给他们确定合适的目标,当他们的数学学习遇到困难、挫折时,教师或同学应及时给予信任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取得自己的成功。在课堂上,教师要时刻注意对学生每一次积极的发言都应给予适当的表扬和激励。一旦学生获得了这种期望的信息,便会产生积极的态度,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心理上的动力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总之,问题是数学的灵魂。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各自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出发,进行积极的、有效的思考,从生动有趣的素材和情节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成为真正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