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素质教育的辩证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关于素质教育的辩证思考

刘兴录

刘兴录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果园中学735000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一场教育改革,是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更新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构建科学机制和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是素质教育发展的保证。

关键词: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矛盾改革发展机制保障

素质教育不仅是教育界关注的问题,也是当代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每个组织和个人都有责任。素质教育不是教育本身说教育,实际上远远超乎教育自身的范筹,关乎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

教育要讲究科学方法,不能一哄而上,更不能一哄而下,全盘否定,全盘照搬,也不能喊一套做另一套。其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核心统领,要有一条符合实际的主线贯穿,要有一套思想鲜明、内容扎实的教材支撑。其核心就是教育的灵魂,即其功能的体现,其主线就是教育的发展方向,即教育方针的科学确立、贯彻落实和适时调整。

当前教育的突出矛盾仍然是倡导推行素质教育举步维艰、受社会大环境的制约、未来需要素质教育及通过素质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与实际推行应试教育之间的尖锐冲突。素质教育在深度与广度上都落实不够,与中央的要求有差距,如有些学校制定两套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平时一套,省里检查换一套,中高考之前停上非考试课程。这些矛盾不是几个人、一个部门、一个团体所左右的。困扰素质教育健康进展的关键因素是传统观念没有改变,教育评估机制和招生考试体制不适应素质教育实施的需要。比如当前校与校之间的生源竞争、休假补课、课外辅导班等现象愈演愈烈,已经不是几次督查和几个文件所能解决得了的。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是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首先,应该明确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一场深切的变革,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是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绝非表面文章。教育现代化首先应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价值的现代化。提高认识,就是着力于思想观念的转变,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树立与现代化生活和世界文化合拍的新的教育观念,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调整专业结构,确立教学目标和内容;就是要更深层次地领会党的教育方针的精神实质;就是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教育法》,落实《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其次,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人人都在说素质教育,但是很多家长、教师,甚至于个别教育行政部门对素质教育的实质认识不清,仍然坚持“学习尖子是人才”的人才观和“分数高才是质量”的质量观。忽视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如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以及身心素质的引导和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还有有些学校和教育机构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多组建几个花样翻新的兴趣小组,延长课外活动时间,增大音、体、美课程的比重,从校外聘请专业绘画或舞蹈老师,考试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等,踏入了素质教育的误区。因此,我们要树立素质教育新观念,努力探索实施素质教育新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再次,实施素质教育是“科教兴国”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需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的技术,没有高素质的建设队伍,就永远受制于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推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而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在学校。“教育兴则人才兴,人才兴则国家兴。”这里的人才应该是素质教育意义上的人才。

二、构建相适应的科学机制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素质教育健康发展的保证

实施素质教育仅靠教育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取得组织、社会各阶层、各团体及家长的支持,社会应时时处处为所有的人提供学习的条件,教育应逐渐成为每个社会组织、部门的重要职能。冲破应试教育的羁绊走向素质教育,并非轻而易举。制约和影响它健康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必须要有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及相配套的激励机制、评估考核机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教学内容应有与素质教育相匹配的、与实际相符合的教材编排体系,无论从教材的内容、深度、广度、难度、练习到课节安排,都能拉动素质教育。相关部门要集中精力研究中小学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努力克服“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大胆探索和改革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九年义务教育与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应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衔接点和对应点,应当是一以贯之的。一些规定只限于义务教育阶段,高等中等就无法干预,出现了明显的断层和盲区。如收费、补课、发放教辅读物、体罚侮辱学生、教师有偿家教等,这些现象无意助长了“应试教育”。不言而喻,只讲九年义务教育的素质教育显然是很不够的。

素质教育是一项涉及面广泛的综合性教育,具有继承性、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它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只有在适宜的气候、土壤和水分等条件下,素质教育这粒种子才可生根、发芽、开花,结出令人欣喜的硕果,展现出新时代教育的辉煌。

参考文献

[1]《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Z].1997,10。

[2]江泽民,中共中央十五大报告[Z].1997,9,

[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