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责任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爱和责任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杜静

(遂宁市船山区盐关街小学遂宁629000)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把这一古训作为教师的基本任务,教师的角色也为之而确定,就是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学生就是接受信息、学习知识的对象。这就是在“师道尊严”的影响下传统的师生关系。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教育途径的拓宽,教育手段的现代化、科技化,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必将被一种更加新型的师生关系所取代。我们应明白,由于教育的特殊性,我们要交流的对象是一群群有思想、懂感情的孩子,而师生关系作为贯穿与教育教学始终的人际关系,就直接关系到教师能否搞好教育教学、学生能否在愉快中全面发展。所以,建立一种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一、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修养。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最大的失败莫过于不能很好地调节师生之间的关系。而要很好地调节这一关系,教师就必须确立自己在学生心目中地位,这样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进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记得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任何东西。”试问,一个不能教给学生东西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地位吗?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要撒播“阳光”与学生,自己总得先“灿烂”吧!所以,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敢于创新,并且不断学习、刻苦钻研教材,虚心求教,苦练基本功,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教师还要树立新型的“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人才观,不断地端正教育思想,摆正自己在教育中的位置。?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新型的师生关系,需要每位老师从经验型教学中跳出来,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理论高度,同时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把自己打造成为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也只有教师这种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促及学生的心灵,达到师生关系的高度默契。

二、教师要热爱学生。

教育首先是爱的教育,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爱学生也是老师的天职。作为一个教师,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教育,是真心的爱护,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这种爱,教师就会受到学生的信赖,教育中最尖锐的矛盾也得以化解,师生的感情才能更加融洽,也能使孩子以更高的热情去实现教育的目标。

李庚是我班一个学生,这孩子是我班的班长,聪明、马虎,自负。一次,我正备课,李庚走到我身边,告诉我:他不舒服。我一看,这孩子脸苍白、汗水很多,凭经验,可能是中暑了,我马上给他刮痧,并拜托其他教师倒水、买药……在我看来,这是一件小事,可后来,我在他作文中看到这样一段话: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我、照顾我,她是用“心”在爱我们。我一定不骄傲,并当好老师的好助手,让她少操心。这样一个马虎的孩子能写出如此温婉的语言,难道不是爱的力量吗?在爱的纽带作用下,还怕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吗?

三、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同学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也只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师生关系才能愉快。

第一,教师要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校园里,师生之间没有人格的尊卑、贵贱之分。也没有等级、地位之分;不管学生来自达官显贵的家庭,还是普通百姓家庭,教师都应平等对待学生,不能以势利之眼或高高在上的态度、家长式的作风对学生发号施令。事实证明,要想让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批评说教的效果远及不上和学生谈话的效果明显。老师应首先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不仅以一个长者的身份还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去对待学生,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要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当然,理解和尊重并不是一味地纵容。当一个学生有缺点或出现过失时,教师对其进行帮助、教育以至严肃的批评,都是必要的,但一定不能体罚学生,应抱着人人平等、与人为善的态度,才能为学生所接受。反之,如果教师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或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甚至拳脚相加,都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久而久之,师生间就会出现一道鸿沟。

第二,教师要由衷地信任学生。1、信任是打开学生封闭心理的一把钥匙,也是促进学生自尊自爱的“催化剂”。如有的学生成绩差,就被认为一无是处,于是情绪低落,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久而久之,他还会自觉低人一等,会把自尊看得很淡。这时,教师要善于发现他的特长,用之所长,如这位学生口才好,就让他主持班会,若他擅长绘画,就让他为班级出板报……让他感觉到你对他的信任,让他在其中提高积极性,积极性提高了,成绩也就自然提高了,自尊也就树立了。2、特殊方法促成功。比如考试,我制定了一项颇具特色的政策——任何一次考试都允许他们失败,即使失败也只是总结不受罚。但平时必须努力,一个标点符号也不马虎。这样,他们就可以大胆地去拼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实力。结果证明,他们的确能满怀信心地获取成功。在这种以信任换取信任的状态下,师生情感易于引起共鸣,也就容易实现心理沟通

总之,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也是现代教育所必需的一种人际关系。构建这一新型的关系是一门崭新的学问,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