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郑俊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郑俊玲

郑俊玲

(河南省西平县五沟营镇北街小学,河南西平463900)

本文系河南省驻马店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立项编号:JJYKT17092)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一种休闲活动,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获得各种知识,才能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可是许多小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觉得阅读是一种苦差事,阅读成为学生的软勒,因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诵读习惯是至关重要的。人有学步时,读有起步时。适时施教,在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教师帮助其树立起阅读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机遇。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关键词:小学;阅读;兴趣培养

一、与学生同读,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语文教师不仅要诵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章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给学生读书的自由,转化他们的兴趣点

大家知道,学生并不是对一切书籍都不感兴趣,常听到一些家长唠叨:“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看《安徒生童话》?偏偏喜欢‘奥特曼’”事实上这样的孩子,他们也有着强烈的阅读的欲望,只是兴趣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而已。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或批评,相信学生,先给他们以阅读的自由,再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进行迁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实际上是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主性与求知欲。

三、让每个学生都与书交朋友,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首先,语文教师要解放思想,摒弃那些阻碍学生发展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从封闭沉闷的繁琐分析中走出来,彻底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开放课堂、教材,教学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向各种传媒、电子网络延伸,使之与社会发展、知识巨增相适应。

其次,儿童在进学校读书之前几乎“读得懂”所有“说”出来的书,对书的“听”的兴趣往往会迁移到“读”的兴趣上来。因此,语文教师一方面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播放机、电视等视听媒体多让学生“听”书。从而诱导学生早读书、多读书。

再次,语文教师要尽量多的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优美的文学名著,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感受到文章所创设的情境的美及语言的魅力,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如教学《北大荒的秋天》时,我打开幻灯,出示北大荒秋天的图面,简介了北大荒秋季的美丽景色,富饶的物产,奇特的风光,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学习兴趣浓烈。优美的形象刺激着学生的情绪,影响学生的情感活动,而相应的情绪、情感活动又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及语言表述。

四、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可帮助学生尽快驶上读书的快车道。一是创设读书的大环境:首先,在校园中悬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横幅。在橱窗中出“新书推荐”板报。其次,在教室中,设立图书角,摆放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书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二是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大量阅读提供充足的时间。适当的时候,可以开设阅读指导课,着眼最基本的方法、技能的传授,帮助学生选择读物,指点学生科学利用休闲时光读书等。三是开展我喜爱的书籍推荐活动,让学生拿出自己心爱的书籍,推荐给对方,同时也从对方的书中找到自己喜爱阅读的书籍,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激活学生阅读的内生动力

要真正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并且能够自觉地、发自内心地阅读,还要解决学生的内生动力,那就是靠语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和吸引学生,在有目的和对象的阅读中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逐步品味到语文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悟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此,我们应该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抓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用心去读;抓精彩重点语段用情去琅琅地读;抓意境描写,发挥想像去读。经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养成阅读的习惯。这样就使学生的文化底蕴不断厚实,从而产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阅读的兴趣进一步增强。

六、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放任自流,肯定没有收到实效的。因此,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积累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通过讲故事的情境吸引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所以,这时候,当老师讲完故事,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这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但是,仅仅靠老师讲故事,学生听还远远不够。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还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这样,学生有了自主的发言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爱课外阅读;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

总之,要提高学生素质,教师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内容,并给学生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同时要给学生松绑、减负,让学生与书为友。使学生不断受到高尚情感与趣味的熏陶,张扬自己的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关于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思考[J].于洪利.才智.2016(32)

[2]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秦志红.课程教育研究.2016(11)

[3]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J].马春兰.甘肃教育.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