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魅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1

谈高中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魅力

王艳

笪河北省大城县第一中学王艳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一句话道出了教师的作用。为了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加强课堂教学的教育作用,教师应该更好地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条件。语言枯燥无味,表述千篇一律,结论如出一辙,教训口吻浓厚,这一切都会降低语言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在课堂语言上面尽情演绎精彩。

1唤醒耳朵,积极互动

在语文教学中,文质兼美的课文,可以带给学生一种原美感,这只是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只有上升到审美层次,形成审美关系,才会有所获。美学上说,审美关系,就是人类在审美活动中自觉能动地感受、认识和创造对象世界的美,以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的一种主体性联系。教师的语言,就是搭建感知与领悟的桥梁。达尔文指出,有许多精致显为非动物所能欣赏,如夜间天空,美丽山水,或高尚音乐之美;唯此种高等嗜好乃由修养获得,且与复杂联想有关;非野蛮人或无教育人之能享受者。教师通过语言的刺激,可以让学生处于半休眠或者休眠状态的耳朵苏醒过来,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进入感应状态。在教学中,教师用优美、生动的语言,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诵,会把学生带进教材内容的情境之中。

日本心理学家泷泽武久用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感情,则学生的思维理解、记忆等认识机能会受到压抑阻碍。强烈的情感,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人的知识是在一定的背景中获得的,在不同的背景中获得的知识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是不同的。根据心理学原理,经常在死记硬背的背景中获取知识的学生,会得出提高学习成绩只要肯花功夫多读反复背、反复练的经验,从而习惯在封闭式的环境中学习,养成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挑战性、创造性的学习习惯。经常在围绕问题开展讨论甚至师生间争论的活跃的课堂气氛背景中获取知识的学生,会得出提高学习成绩的经验是获取知识不仅要识记,更重要的是要能主动思考知识点得来的原因,即既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类学生习惯于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善于对已有的经验的知识提出质疑,在学习过程中敢于对“权威”挑战,在解决问题中富于创造性。

因此,一节好课并不仅仅是把知识讲透、讲细、讲深,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去求知,将学习延伸到课外,在广阔的社会中运用课堂上所获得的能力、方法而获得更多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科学设问,寓教于乐

教学效果良好的老师,应该像一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一样,注意研究提问的艺术,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激发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课堂的每一分钟里,都充满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精巧设问,才能使得思考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愉悦呢?我认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量衡。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

如:习惯性地提问;表面性地提问;急于求成地提问;没有新意地提问;提问对象过于集中;惩罚性提问。这些类型的提问利少弊多,甚至不如不问。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它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当然不是故弄玄虚,把学生弄糊涂。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厚积薄发,引人入胜

生动丰富的语言不仅为对方提供了更多的知识、信息,而且知识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美感,是一种智慧的美。广博的知识会使你的讲说精彩纷呈,美不胜收,让听者如沐朝阳,如坐春风。缺乏知识储备,孤陋寡闻,会使你语言表达成为无本之木,以至文思枯竭,捉襟见肘。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该丰富自己的语言。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思想、道德、人格、情感、知识、审美心理等,总要借助语言外形表现出来,精彩地呈现课堂语言,实际就是内心知识积淀的展现。

语言美首先是由内容美、思想美决定的。针对不同文体不同题材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思路和语言。阅读教学,要利用讲读课文,指导学生掌握针对某种类型课文的一般阅读方法,并迁移于阅读课文;利用自读课文,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类型课文,灵活运用适合于自己的阅读方法,逐步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作文教学,指导学生作文,要善于从内容入手,激发兴趣,诱发积极主动性,领会作文要求,有感而发;要善于抓住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评,引导学生学会自改作文,提高作文能力。口语交际教学,要注重一个“活”字,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有趣的训练中,学会口语交际。“言为心声”,语言是心灵的外化表现。有了真情实意,才会有美的语言;有了智慧的心灵,语言才优雅动听。相信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渴望自己的教学能够收到最好的效果,那么,请从生动形象的课堂语言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