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浅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王长喜

青岛市技师学院山东青岛266000

摘要:中职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是适应企业需求,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体现。企业见习、毕业实习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校企合作的重要教学模式。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还有其他重要的影响因素和途径,本文主要探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性、培养的途径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关键词:职业能力职业教育职业发展

一、学生职业能力包含的内容

所谓职业能力,是指从业人员从事某项职业活动所具备的能力。按照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先生的理论,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是指劳动者所具有的从事该项职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际操作能力,属于外在的显性能力。主要表现为在职业工作中运用专业知识、技能的能力。而方法能力是职业者对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掌握和理解,主要表现为分析与综合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社会能力是指如何为人,如何处世,特别是如何与他人共事的能力。表现为与人交往、合作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适应变化的能力,组织和执行任务的能力,以及竞争能力等。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称为关键能力,是指超出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能力,是当职业发生变更或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

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在我国的传统职业教育模式中,教师把掌握的所有知识和技能灌输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强调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再加学历,以为有了这三件,就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却忽视了职业能力的培养。

职业学校与职业培训、技能培训不同,在学校教育中尽管普遍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却在课时安排、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中有不足或者忽视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教育。例如当与同学发生纠纷和矛盾时是如何正确处理的,这一处理方法关乎学生就业后能否很好地处理与职业相关的问题,体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再如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该怎么办,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困难如何处理,考验的是对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另外,职业学校的学生家庭背景也是影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学生家长缺乏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家庭教育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对学生职业能力特别是社会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大的相似性影响,即家庭职业及经历决定了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发展方向。

三、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是我国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现实要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强调了职业教育在科教兴国,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同时又指出“职业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

2.是我国经济实现转型,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需要。我国是人口大国,需要实现人的智能与机器智能的融合,提升人的理念、知识和技能,使之符合智能的要求。

3.是满足学生人身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要满足人的终身学习的需要,培养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教育的灵魂。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同样应该秉承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满足人的全面发展。

四、学生职业能力建设对策

1.专业设置“一专多能”。为了满足企业跨工种、多专业需求,在专业设置上尽可能实现宽口径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向“一专多能”发展,拓宽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将来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2.教学模式实现实践教学一体化,开展学徒制教学。实践教学的突出特点是做中学、学中做、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这一教学模式适合中职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打破原来按学科设置课程的布局,对实践教学设施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形成师徒关系,在教与学中通过这种关系培养学生的良好工作习惯和职业素养,极为重要。

3.教学体系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中心。通过构建相应的职业情景,以模拟教学法、案列分析、扮演角色、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有意识、有目标、有反馈地进行学习活动,整体自我地获取经验,且构建应用知识。这种在行动中学习的过程能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特别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提高,有着巨大的作用。在这同时做好从教案向学案的转换,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4.师资建设安排教师进企业锻炼。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备较强的理论教学水平,同时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坚持每学期派教师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运作与要求,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教师在理论与实践教学活动中,坚持以企业标准要求学生,将教学活动看成是企业活动,以为企业创造价值为目标。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做好校企合作、聘请企业专家、专业培训、企业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

5.职业规划从入学开始。为了尽快地完成由学生的角色到企业员工的转变,适应企业的需求是学校与企业的共同愿望。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适应企业的要求,就需要从学生入学开始进行职业规划,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让学生看清自己未来之路,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尽快适应企业要求。

五、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路径

1.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是职业类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也是我国各类职业教育领域积极推进的一项重大理念变革。通过校企合作,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可以全面提高自身素养。

2.企业见习。从教育过程来说,学生到企业顶岗见习,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对接,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对中职学校学生来说,它更是一个能够在真实工作环境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的重要步骤,是学生形成核心职业素养和核心职业能力的“双核培养”的体现。

3.课程内容的创新。教学内容应与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4.学生管理转变服务意识。学生的成长需要开放的教学环境,封闭的教学环境很难培养出真正的创新人才。传统的学生管理重在管,用制度约束和强制学生的行为。职业院校的管理需要实现从管理学生到服务学生的转变,促进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

5.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企业见习》、《专业实习》等实际的课程标准要与之配套,并结合校企合作、企业相关管理制度和企业标准制定,充分吸收企业管理及工程技术专家的意见。

6.企业见习、毕业实习的衔接。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安排企业见习,加上最后的毕业实习,学校和企业做好衔接,对于见习、实习在同一企业,又有意愿留在企业的,可以考虑在学生毕业实习完后,直接定岗,稳定学生心态,保持学生的稳定性。

六、职业能力的科学评价

学生职业能力应着重于学生交往与合作能力、塑造自我形象的能力、适应变化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创新能力、抗挫折能力、反省能力、自学能力、竞争能力、谈判能力、执行任务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我们的评价机制职业核心能力从以上几个方面考核。

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要结合企业的需求,抓住以下几方面的关键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组织纪律性,对企业的忠诚度,分析与判断能力,学习反省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这需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和课程设置上侧重学生这方面的培养教育,以适应企业需求。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一)[J].职业技术教育,2006。

[2]庞世俊职业能力概念及相关问题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08,(28)。

[3]杨黎明关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J].职教论坛,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