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课堂自由学习语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如何让学生课堂自由学习语文

胡海峡

河北省秦皇岛第十中学胡海峡066600

【摘要】:要使学生终身受益,就得教给学生自己寻找水源的方法;要使学生形成“自找水喝”的能力,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就得一改以往面面俱到、串讲串问、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做法。新课程需要教师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育方式、教学行为。

【关键词】:语文教学、放手、主体作用、

一、情境导入、疑中求知

在课堂教学的起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最近发展区,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或要掌握的内容,设计引语或创设一个情景,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的愿望。例如,我在教学《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文时,首先播放蝈蝈清脆欢乐的叫声,问小朋友听到了什么?顿时,学生的思想高度集中起来,个个兴趣盎然,很快地进入了学习的情景之中。紧接着,我出示课题,问学生:“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由题质疑。俗话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古往今来,教者无不重视学生的困惑疑问。因而我放手让学生质疑,然后把学生的疑问整理为:“是?送的蝈蝈?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一只蝈蝈?”并以这些问题作为理清思路、顺应学生学路、彰显教路的联结点,使整个课堂教学化为一?春水,既有固定流向,又不乏鱼虾跃动、浪花起舞。

二、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学生参与的实质是什么?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目标并理解其意义,知道确定的目标依据和实现的措施。这样师生双方就会达成共识,同心?力的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否则学生就不会参与进来。只有当学生认同目标时,老师才能通过启发、说明等手段将之转化为学生的追求,从而实现需要上的一致,认识上的一致和感情上的共鸣其次要设计好的策略,共同配合。为了实现目标,教师设计一定的教学策略,采取不同的方法步骤等,无论是听说读写,还是参观研讨,无论是教学过程的编排,还是教学手段的谋划,都应精心务之。但是,所有这些都必须坚持一个基本的?则,就是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使学生能够接受并配合起来。这种配合越?调越默契,教学的效果越好。所以,组织策略,必须有针对性、可行性,要顺应学生的实际状况,有利于学生的活动表现。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参与的时效性。否则,教师有再好的策划到头来仍是纸上谈兵,孤掌难鸣。

三、探索实施办法。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以构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基础。传统的师道尊严,教师的封建家长式的权威意识,导致了大部分学生绝对的服从心理、惰性心理、因?守旧的保守心理等。究其根源,在于我们教师观念的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如今的学生接受能力强,接受信息广,老一套的封建家长式的教学早已不适应了。据此两点,我们就要敢于且必须放下架子,勇于丢掉面子,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学生只有在多说、多写、多做的锻炼中,也只有允许学生在说错、写错、思错的宽松的训练过程中,才能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我在不多的几年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努力创造此种情景,例如:与学生建立坦诚、平等的兄长、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无话不谈,激烈争辩的课堂氛围,敢于说“不”、敢于提出尖锐的问题的思维习惯等等。这样,不但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样地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尊敬和亲近,也?合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了学生的潜在主体作用。因此,我在几年的教学中,学生不但觉的学的轻松,而且学的愉快,学的主动,成绩也名列前茅。

2、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高中的学生正处在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从心理上来说,他们渴望成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因此,面对批评容易产生叛逆心理。此时,他们更多的是希望听到一些带有鼓励性和表扬性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正是抓住了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多方面的鼓励他们积极思考。比如:高一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堂作文的,上课前老师先问“你们感觉语文中最难学的是什么?”学生一般会回答“作文”,这是老师用希望激励学生,“你们信不信,今天我们学了这堂课之后,人人都写的出好作文,你们愿不愿试一试?”——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希望。

不仅如此,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时也都用“你真棒”“你真行”“你是我教过的学生中悟性最高的一个”等表扬性语言。即使回答错误,我也会告诉他“再思考一下,我相信你一定会思考正确的”等激励性语言。而且,我一再激励学生不要把面对问题当成困难,而应看作挑战,这样,学生就会充满信心的去克服它、战胜它。

四、老师给学生搭就得舞台,学生课堂展示十分精彩。

小组交流之前,孩子们因为完成了前置性作业,所以对文本和资料有自己独立思考空间。课堂上小组交流时人人都会真正参与进去,带着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参与讨论,讨论中会再次生成问题。这样的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以及与人交际的好习惯。生本的最高境界就是对某个问题形成辩论。这个班的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够认真倾听,还能与人交流、适时评价,这都离不开老师平时的指导。老师把方法教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谈,在评价中更深刻地理解文本。

当然,我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得激趣,激活学生内心深处的“参与性”,老师还要给学生创造最佳的情境,让学生亲自去感悟、体悟。比如在教学柳永的《雨霖铃》时,我就让学生先自行读词?出一幅“别离图”,然后再投影《古诗词鉴赏辞典》(商务版)中“执手相看”图,让同学们将己之图与之比较,作进一步领会词意,最后再用多媒体展示“别离”的具体情景。从而达到让学生内心有所启发,灵魂有所震撼,情操得以净化的目的。

总之,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做语文学习的主人。唯其如此,才能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做到,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自由翱翔,展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