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能力综合测评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6-16
/ 2

历史学科能力综合测评的研究

梁桂丽

梁桂丽(唐山市第十中学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历史学科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传统的单一成绩测验不但难以全面地真实反映学生学习的成果,多种测评方法是建立在对过去基础教育的总结和反省基础上所采取的改革措施,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学习测评体系和方法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一大热点。

【关键词】历史;日常检查测评;考试测验测评;表现性研究测评;评分制;评语制

历史学科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比如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综合测评是一种全新的考试模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学习测评体系和方法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一大热点。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建立多种形式的学习测评方法,以促进教与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已成为当今教学的趋势。

1.学生学习测评的内容和种类

传统的单一成绩测验难以全面地真实反映学生学习的成果,这一缺陷已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推进,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出来。建立多种测评方法是建立在对过去基础教育的总结和反省基础上所采取的改革措施。

(一)学习测评的内容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包括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和对学生与认知有关的态度、兴趣、能力等非认知“行为”的评价。

成绩测验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起到督促学生学习巩固知识,测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控制、调节和加速教学,激励学生的作用。对学生态度、兴趣及能力的考核,并无正确、错误之分,让学生通过实际任务的实施来表现他们的学习效果,这既能反映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又能揭示其非认知“行为”,如态度、责任心、合作精神等。

(二)学习测评的种类

对学生学习的测评是教学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按照教学历程及教学目的进行分类可分为教学中评价和教学后评价。

2.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测评的方法: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测评可以采取以下三种主要方法:日常检查测评、考试测验测评、表现性研究测评。

(一)日常检查测评

日常检查主要包括作业、课堂练习或检查、课堂提问等内容。

(1)、课堂提问的种类及测评研究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的一种学习测评手段,也是课堂上师生交流普遍的方法。按照美国学者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的六个水平目标划分,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有较高层次的问题,也有较低层次的问题,有复合型问题,还有发散型问题,考查学生历史学习的敏捷性。

(2)、课堂提问的策略要求

要提高课堂提问的层次,并不是不顾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一味增加问题的难度,而是通过恰当的提问,适当的问题设计,不仅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而且让他们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并理解这个过程。在课堂提问时可以运用以下几方面策略:

①提问与教学目标相关的问题,做到目标、教学和问题的统一。

②要避免太一般的问题,例如用“是”或“不是”,“行”或“不行”来回答的简单问题。

③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全体同学参与,以各种不同方式提问,注意学生的参与广度。

④在提出问题时要保证学生思考的时间及其能力的限度,提高问题的质量。

⑤鼓励学生说出问题的思路。

⑥根据教材的内容,增设开放性问题,提倡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思维提供宽松的环境。

(二)考试测验测评

考试的形式可以分为闭卷、半闭卷和开卷考试。就考试试题而言,又可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大类,不同题型又包括多种形式的题目。考试测验的试题除了要按照最基本的命题原则以外,还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试题取材要新颖,富有时代感,紧贴学生学习和生活,捕捉社会的热点问题。

(2)试题可以设计开放性试题,提倡学生不拘泥于教材,培养学生开放、发散思维,着眼于知行统一。

(3)试题可以尝试一题多变和多题归一的方式宋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帮助学生学习答题技巧和分析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通性和创造性。

(三)表现性研究的测评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或者研究来表现知识和技能成就的测量与评价我们称之为表现性研究测评,它是适应素质教育形势下的新的测评方法,表现性研究测评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它能更直接、更真实地考察学生学习的成果,能起到传统考试测验难以考核到的技能。

1、表现性研究测评的具体形式

表现性研究测评可以有以下几种具体实施方式:

(1)口头表述:反映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如演讲、课堂辩论等。

(2)情境表现: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真实的体验,可以局部或者全部模拟真实情境,要求学生的表演。

(3)实验或社会实践调查:通过实验或研究调查去直接感知和体验事物,促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此项任务可以由下完成也可由小组合作进行。

(4)研究课题的交流和展示:由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订、研究课题的选项、开展研究、研究结果的汇总、撰写研究报告、制作电子文本或制作作品进行交流、答辩。研究课题的评价要强调学生在研究中的分析、综合、交流合作、实践、自我展示、搜集处理信息等能力。

2、表现性研究测评标准的确立和实施。

在确立标准时可以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测评标准要坚持定性和定量标准相结合的原则。

(2)对量化标准用可观察到、可测量到的和可用数字化的行为或成果来确立测评标准。

(3)要按逻辑顺序列出所要评定的研究过程及作品的具体实施步骤,可采用整体评分和分析评分相结合的方法。

(4)评价标准要使用简短的描性语句或评语来评定学生在实际表现中可被接受的最低或最高表现水平。

(5)对研究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如态度、兴趣、个性等的考察可以让学生对预先确定了的数值的陈述表示同意或不同意来进行测量。

(6)制定测评标准时可先检查是否已有现成的表现评价工具,若没有,应根据具体的研究形式自行编制。

(7)在对学生的表现性研究进行测评时,应考虑项目合作者之间的互相评价,使学习评价更真实、有效。

3.对学生学习测评的处理方式

对学习质量的评价处理方式一般情况下有评分制和评语制。目前我们最常用的百分制就属于绝对评分;相对评分则是指学生的分数或等级在整个群体中所处的位置,如标准分数、百分等级等属于相对评分。

评语制是用简洁的评价性语言进行评定的结果,它可以弥补评分制的不足,对于难以用数字化评定的内容,可以通过评语反映出来。

无论评分制还是评语制都有其优点,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点,我们应学会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正确处理评价结果,从而更全面、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生效果,适应新时期下的教育观念。

总之,传统的学习评价观念只是注重从学生已经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多少方面去寻找差异,分类排序,它所强调的是评价的鉴定、分等作用。在全面推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下,就需要我们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新型测评方法,注重学生才能的体现和展示,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求和欲望,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