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小学语文朗读探究

黄肖霞

广西河池都安县澄江镇八仙小学530700

摘要:朗读是一项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这一活动对于每一位小学生来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教师在范读、朗读中体验语言的声律美及情感美,在课堂中形成良好的朗读氛围,在活动中体验朗读的乐趣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以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指导

一、朗读的意义

朗读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朗读可以声情并茂地把书面语言融情于声,从而变为富有感染力的口头语言。朗读是理解感悟、培养语感的最佳途径,朗读得好,可以达到声情并茂、韵味幽回的效果,更可以使人进入摄人心魄、耐人寻味的境界。朗读的美,可以把作者的作品用有声的语言表达出来,绘声绘色地传达给听众,使人受到情感和心灵的共鸣,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二、小学语文朗读策略分析

1.教师的朗读是最好的示范和指导。当今的课堂有许多电教手段,各种音频、视频充斥着我们的课堂。于是,很多语文教师用播放音频或视频来代替自己的范读。但事实上,教师的范读是最好的指导,没有任何手段能替代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课堂上教师的朗读更直观,更容易感染学生。

2.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去朗读,体验语言的声律美、情感美。课堂上经常听到教师强调“读慢一点”“读得高兴一些,读得伤心一点”的朗读要求,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装腔作势”地读起来,有时甚至因为太矫揉造作而引起哄堂大笑。其实,无论是高兴还是伤心,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去读,自然地读出自己的理解就是最好的朗读。譬如老舍的《猫》这篇课文的片段:“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怎样才能读出这只猫的古怪呢?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笔者提醒学生注意“实在”“成天”“无忧无虑”等词语,但具体怎么读,则由学生自由发挥。结果每个学生都能读出自己的味道,笔者幽默地评价:“嗯,这是李某某版的猫,这是张某某版的猫。当然,这几个版本的猫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性格古怪的猫!”这样既肯定了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又让学生体会到了朗读的乐趣。当全班齐读的时候,学生更能品味出猫的古怪性格了。

3.课堂朗读要“读”具匠心,形成良好的朗读氛围。朗读是语文课的基本环节,但是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朗读却往往流于形式。首先这是因为教师备课的时候没有备朗读这个环节。如果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先把课文读几遍,重点指导的部分有感情地诵读几遍,甚至能熟读成诵,那么就能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指导。譬如《触摸春天》一文中的某个片段:“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这是一段充满感性美的描写,笔者在备课的时候认真地读了好几遍,基本能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讲课的时候,教师要感情充沛地范读,使学生能够安静地聆听和感受。

范读后,笔者让学生点评并指出哪些地方读得好,好在哪里,应该怎么读。然后让学生自由地朗读,笔者一边巡视,一边用心倾听,让读得特别好的学生范读,读完之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在这段话中“神奇的灵性”是不太好理解的,但是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之后,再结合上下文就能较好地理解了,而且这样的解读是学生自己通过朗读体会出来的。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课堂上的这些朗读体验和点评,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

4.在活动中体验朗读的乐趣,感受语言的魅力。学生不喜欢朗读,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他们缺乏一个展示朗读的平台。学生要在体验中成长,朗读水平的提高也是如此。如果仅仅是在课堂上展示一下,是很难激发出学生的朗读兴趣的,哪怕是名师上课,也没有几个学生愿意主动举手朗读课文。因此,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地给学生创造展示朗读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些平台上体验到朗读的乐趣和成就感。在学习《古诗两首》后,笔者组织了一次配音诗朗诵比赛。当学生穿上漂亮的服装,和着配乐上台朗诵古诗的时候,他们会发现原来古诗朗诵是这样唯美、有趣。自此以后,每当诵读古诗的时候学生都能很快地进入角色,享受诵读的过程,并陶醉其中。还有“朗读者”主题活动,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片段上台朗读,每个学生既是表演者也是评委,现场写评语,最后评出“最佳朗读者”“最佳小评委”。学校招收小主持人和广播员的时候,在参加面试之前,笔者先组织全班进行模拟面试,学生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参加班级的选拔。结果在面试中脱颖而出的近十个学生都被选进了小主持人培训班。

朗读在小学语文活动中有着不能忽视的重要性,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只有让学生掌握合理朗读方法,创设丰满、生动的情境,明确目标、读悟结合、练评结合地开展朗读才能紧紧扣住情感变化的主线,朗读才会变得既富有感情,又有灵气和创新性。

参考文献

[1]杨佩君谈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方法[J].文存阅刊,2017,(10)。

[2]李娜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