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治疗中晚期子宫颈癌的效果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治疗中晚期子宫颈癌的效果比较

金菲萍

邵阳市中心医院湖南邵阳422000

【摘要】目的:探讨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治疗中晚期子宫颈癌的效果。方法:共选择110例本院于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放疗,观察组给予调强放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1年后2年后局控率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9.09%显著高于对照组70.91%,P<0.05;观察组治疗2年局控率45.45%和生存率49.09%显著高于对照组18.18%、20.00%,P<0.05。结论:针对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采用调强放疗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控制肿瘤发展,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

【关键词】调强放疗;常规放疗;中晚期子宫颈癌

根据相关研究可知,局部未控、肿瘤细胞转移及复发为导致子宫颈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治疗时需注重抑制子宫颈癌发生发展[1]。当前针对中晚期子宫颈癌以放疗为主,而常规放疗会对病灶外的正常器官组织产生作用,需严格限制剂量,继而对疗效产生影响。而调强放疗则能够区分病灶与正常组织,最大限度增加剂量,增强疗效,并减少对正常器官组织的作用,保证安全性[2]。为此,本次研究对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治疗中晚期子宫颈癌的效果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选择110例本院于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分组各55例,均经临床诊断、阴道镜及病理检查确诊。对照组患者年龄在30岁至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65±3.25)岁,病程3个月至12个月,平均病程(6.56±1.22)个月;观察组患者年龄在30岁至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7±3.16)岁,病程3个月至12个月,平均病程(6.62±1.26)个月;排除远处癌灶转移患者。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放疗方案:结合CT诊断明确肿瘤位置、范围、侵袭状况等,依据中心设野原则进行三野设计,结合肿瘤侵袭程度扩大野宽。剂量为1.8Gy/次-2Gy/次,每周4次-5次,当达到30Gy-40Gy时,中央挡铅,进行四野照射,当剂量达到46Gy-54Gy时,行CT复查,进行治疗方案调整。

1.2.2观察组先进行CT病灶定位,当天空腹,检查前1h口服76%泛影葡胺10ml与温开水稀释剂800ml,充盈膀胱后进行扫描,结合扫描结果,包含造影结果大体靶体积,临床靶体积及计划靶体积等,制定适形治疗计划,其中在造影结果大体靶体积基础行,临床靶体积前后外扩0.5cm,上下外扩1cm,计划靶体积外扩0.3cm。计划靶区剂量为46Gy-54Gy,转移盆腔淋巴结同步剂量为54Gy-60Gy,剂量为1.8Gy/次-2Gy/次,每周4次-5次,最多不超过28次。

1.3观察指标

结束治疗后2个月观察两组疗效,疗效判断标准:完全缓解为病灶基本消失,且持续时间超过4周;部分缓解为病灶缩小至少30%,且持续时间超过4周;稳定为病灶无明显缩小和增大;进展为病灶增加超过30%;治疗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统计治疗1年和2年后,两组患者局控率(胸部残存肿瘤体积不增大、稳定或完全消退例数占总例数比)及生存率(存活例数占总例数比)。

1.4统计学处理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对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为P<0.05。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分析表1可知,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9.09%显著高于对照组70.91%,P<0.05。

2.2两组局控率及生存率比较

分析表2可知,观察组治疗1年局控率76.36%,1年生存率81.82%与对照组63.64%、69.09%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2年局控率45.45%和生存率49.09%显著高于对照组18.18%、20.00%,P<0.05。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讨论

子宫颈癌属于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疾病,多在30岁至55岁年龄段发生,对其的治疗应注重尽早诊断和治疗[3]。但由于早期子宫颈癌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导致早期发现困难,当确诊时,部分患者已发展至中晚期阶段,增加危险性[4]。目前治疗可采用放疗,而为预防常规放疗导致肿瘤靶区遗留或局部病灶剂量不足问题,近年来临床加强对调强放疗方案的应用[5]。调强放疗能够有效降低临近脏器的放疗剂量,确保局部病灶剂量足够,尤其可将肿瘤靶区与临近敏感器官分割,确保照射时采取不同的剂量强度,继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肿瘤控制率,降低器官照射剂量,保证治疗安全性。而且调强放疗剂量分布为处方计量区与靶区表面紧贴,能够促使腹腔脏器接受到高剂量照射的剂量下降,避免对正常器官及组织造成严重伤害,降低相关毒副作用[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9.09%显著高于对照组70.91%,P<0.05;观察组治疗2年局控率45.45%和生存率49.09%显著高于对照组18.18%、20.00%,P<0.05,表明实施调强放疗方案能够有效消除和缩小肿瘤,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且可提高肿瘤局控率,改善患者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期。

综上所述,与常规放疗治疗中晚期子宫颈癌的效果相比,采用调强放疗方案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确保控制肿瘤发生发展,获得良好的局控率,改善预后,属于具有价值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霞,袁红琴,李彦华,等.中晚期子宫颈癌调强放疗同步化疗与常规盆腔野放疗同步化疗效果比较[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7,29(6):386-389.

[2]陈真云,李秀敏,盛修贵,等.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同步推量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23(23):1565-1571.

[3]杨典华.适形调强放疗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34):156-157.

[4]李立芳,韩宝林.调强放射治疗在子宫颈癌术后治疗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7,30(21):201-204.

[5]黄相艳.适形调强放疗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12):2260-2261.

[6]叶玲.中晚期宫颈癌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与常规放疗联合同步化疗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比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