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育环境为幼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1

优化教育环境为幼儿

王磊

王磊新疆阿克苏市红星幼儿园843000

摘要:教育力量不是单一化的,家庭、幼儿园、社会都会对幼儿发生影响。因此,现代幼儿教育应该树立“大教育观”,全面优化教育环境,充分调动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力量,形成牢固的“金三角”,同步调,同方向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只有如此,才能全面、积极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育环境包括三个方面: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现代的幼儿教育实际上就是环境教育,环境对人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就年龄而言一般是成反比——年龄越小受环境的影响就越深。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瑞典教育家爱伦·凯指出: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人格的基础。温暖和谐的环境能使儿童性格活泼,行为具有理性,并善于交往。从某种意义上说,环境是幼儿重要的生存条件。我们应该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一个充满关爱和自由的环境。

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环境是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为此我们在幼儿园布置方面花大气力,在周围的墙壁上画上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壁画,具有“童心”的栩栩如生的形象,选择优美淡雅色彩和活泼的造型,营造富有童趣和想象空间的氛围,吸引幼儿去看、去想、去说。在空中搭上彩带,彩带迎风飘扬,像无数的彩旗在飘扬,又像好多风筝在飞舞,好看极了,孩子们倍感心情舒畅,无限的遐思便会油然而生。在走廊墙壁上挂一些教师的手工作品和幼儿的美术作品。在教室里贴一些师生共同合作的各种手工作品,力求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创造出具有意蕴的形式美,使幼儿能在无声的教育环境中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美的感受,提高美的鉴赏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

我们要以纲要精神为准绳,充分利用多种资源,为幼儿健康成长搭建平台。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要优化教育环境

传统的教育思想往往误以为幼儿教育即为幼儿园教育,幼儿的受教育环境局限于幼儿园的活动室。素质教育不仅把幼儿园生活的一切空间都当作幼儿受教育的环境,而且也让幼儿知道,生活的一切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我们应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蕴藏在大环境中的教学资源,变自发、偶然的环境影响为环境教育,切实避免社会上一些暴力现象等不良因素对幼儿人格扭曲作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二、要实现家园共育

许多研究表明,在幼儿时期,对儿童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家庭。所以,家园共育理应成为推动幼儿园素质教育最值得重视的问题之一。幼儿园过去的家长工作往往是让家长配合幼儿园完成教学计划。中央明确指出:“家庭、学校和社会要相互沟通,积极配合,共同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我们应该认识到家庭环境对幼儿发展影响的深刻性,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家园共育的必要行。应将家长视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人力资源,教师要与家庭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指导家长正确了解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切实将家、园共育作为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基本立足点。

三、要发挥社区作用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密切同社区的联系与合作,宣传幼儿教育知识,支持社区开展有益的文化教育活动,争取社区支持与参与幼儿园的建设。”这说明利用社区资源发展幼儿教育,已具有了法规上的意义。因此,在研究影响幼儿发展的环境因素时,需要考虑到社区大环境的作用;在研究幼儿教育问题时,需要考虑社会、幼儿园、家庭的通力合作,协调社区各有关方面的力量,要用比以往更为开阔的视野来看待幼儿教育,研究幼儿教育。

总之,幼儿教育的发展提高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给予应有的支持,共同创造优美的教育环境,营造理想的育儿氛围,提升我们的幼儿教育质量,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自由、健康、富有个性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