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质疑中学习,在学习中质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2

在质疑中学习,在学习中质疑

郭红梅

郭红梅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百里学区7444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在完成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总是和问题联结在一起的,现代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问难,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并非所有小学生都敢问、爱问、会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其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质疑思维培养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如果一个人不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问题,就不能深入地分析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自然也就无法进行探究活动。可以说,质疑是一切探究和创造的基础。但是一个人的质疑能力不是天生的,它虽然与人的天赋有一定的联系,但主要靠后天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质疑能力、质疑水平而且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一、培养质疑习惯

比如教学奇数与偶数的区别时,解答:1、3、5、7、10这五个数中,哪一个数与众不同?要看选择怎样的标准,不同的标准就有不同的答案。(1)10与众不同:理由是1、3、5、7是奇数,而10是偶数;(2)10与众不同:理由是1、3、5、7都是一位数,而10是两位数;(3)1与众不同:理由是其他数都大于1,只有1小于3;(4)5与众不同:理由是只有5既大于3又小于7……学生都能找到一种以上的答案,不再是一个依赖老师的模仿者。这样一种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为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二、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想问”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对教师既迷信又崇拜,学生对困惑既渴望质疑但又害怕“出错”,思维活动总不超出我们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子”,同时又生怕因为质疑遭到教师的训斥。因此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知识(哪怕是错误的),不敢向教师质疑,更不敢向课本质疑。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质疑,使质疑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因为学生对在困惑中获得的知识会理解得更透、印象更深,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一个“巧”字,掌握一个“活”字,根据具体情况,积极创设情境,学生就乐于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另外,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还要对学生的质疑有充分的考虑,做到心中有数、“案”中有人,给学生的质疑创造良好的机会,提供充足的时空。

三、教给方法,让学生有“疑”可质

要巧设矛盾,寻找质疑的踩点。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矛盾,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关键处提出问题,从而培养提问的针对性。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视角,既可以在正面问,也可以从反面或侧面问,即无处不可生疑、无时不可生疑。如可让学生这样想:“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能否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质疑。

四、结合实际来进一步加强质疑的能力

比如教师讲到在家里吃饭时,学生去拿碗盛饭,有人盛一半,有人装碗高度的一半的一半,这就是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有学生就说:“老师,碗盛饭的上下不是均匀的,那么这个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其实不是两倍的关系,因为我装一个半碗可以吃饱,但是装两次就吃不饱了,因此碗的高度的划分不是体积的划分。”一个很简单却又很正确的说法,多么大胆的质疑。教师当场表扬了他,并且和大家一起讨论高度和体积之间的关系,使大家明白圆柱和圆锥体的区别。这堂课上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作为授课内容的材料,不仅使得学生从实际角度出发来质疑,而且也保护了一颗敢于质疑权威的心,鼓励了学生去质疑的行为。

五、引导质疑,掌握分寸

要使学生做到非“疑”不质,是“难”才问,使学生不得不疑,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控制好时间。首先,要把握质疑的时机,特别在新授课时和新课结束后让学生质疑。其次,质疑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才能有所发现。二是准许学生有疑就问、不懂就问,不要怕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三是要防止时间不够,学生“问”无所得,或尚未“解惑”,流于形式走过场。四是控制好范围。实践证明,我们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他们与自己争论,对于那些在平时特别是在课堂上敢于发表反驳意见的学生要予以表扬,切不可强行要求学生对老师的观点深信不疑、按老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

质疑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要让学生由“听众”变成“演员”,由被动接受的“容器”变成主动获取的“探索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究心理,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学会学习的良好素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教学中,只有充分相信学生,有效指导学生大胆质疑,数学课堂才能“动”起来,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起来。

参考文献

[1]陈其煌浅谈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0,(01)。

[2]张瑛浅议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2010,(05)。

[3]揭金清培养质疑能力,发展创新思维[J].文理导航(下旬),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