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如何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谈论如何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

莫国锐郑力源刘瀚文

武警警官学院四川成都610213

摘要: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文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本研究分析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在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教师队伍不够专业、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教学方式不合理等问题,最后针对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探讨研究,旨在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丰富学生知识结构,增强其在社会立足的本领。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问题;教学质量;对策;

引言: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在培养中国未来创新人才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师特别是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前瞻性,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在贯彻教学计划的同时,需要构建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素养和语言使用能力。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汉语言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学术载体,代表着中国传统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是大时代下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注重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理论建设,出发点是为了建立健全学生的道德体系。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价值不在于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辨证的说,我们也不能强化用实用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思路去规范人文学科,而应该看到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特定期待。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缺乏互动

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缺乏互动,与中学教育不同的是,大学教育更具有学术氛围和人文气息,倡导灵活性、开放性,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现状与中学教育没有太大区别,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没有中学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多,导致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足,甚至一些大学教师并没有给学生发言的机会,汉语言文学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不够。

2、教学内容陈旧

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材依然是沿袭传统的教材,几十年来,汉语言文学教材几乎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其中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成果缺乏一定的创新,对国际文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没有提及,很显然,这些陈旧的教材是与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相脱节的,已经赶不上时代的发展潮流。使用过于陈旧的汉语言文学教材不利于培养优秀的人才。另外,汉语言文学教育忽视了当前文学的发展,仅仅专注于研究历史,体现在课程设置方面也是如此。大多数学校的文学史课程截至上个世纪末,导致一些大学生对当代国际文学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一些新的文学形式流行原因及形成机制缺乏理性的思考。例如,网络文学,即便是十分严肃的文学作家,在高校中文系中也缺乏知名度。中文专业的学生更专注于阅读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作品,例如,汪国真、席慕蓉的作品,教学内容陈旧,导致学生缺乏对当今文学流行趋势的了解与思考,始终找不到接触文学世界的窗口。

3、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阅读环节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教师讲究一定的教学方法。如果采用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方式,大量的文字资料就会使得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很多汉语言文学教师在上课前要求学生们阅读名著,学生们往往一遍又一遍、反复地阅读,以致忽视了教师存在的必要性。

三、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的度磁轭

1、完善课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领域,为保证教学更加高效,教师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导入。根据具体的文学作品,将相关的时代背景、历史资料渗透到课堂当中,实现故事导入、情境导入,促使学生对文学作品形成正确感知,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内在学习动力。比如说,教师在讲解《雷雨》时,可以借助于网络,搜集与《雷雨》有关的时代背景资料。之后,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到课程教学活动当中。引导学生对《雷雨》故事背景进行深入理解,激发学生对《雷雨》的学习兴趣。

2、构建课堂情景,培养文学思维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领域,教师需要重视学生文学思维有效培养。因此,为加深学生理解和领悟,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文学作品,合理设计多媒体情境,将具体的文学作品,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促使学生对文学作品了解更加深入,进而强化学生文学思维。比如说,教师在讲解《窦娥冤》时,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将相关的影视资源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直观观察,对"窦娥冤"故事脉络以及文学主旨加以掌握,从而夯实学生对《窦娥冤》的文学认知,保证文学教学更加高效。

3、组织小组讨论,加强文学鉴赏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领域,教师要重视文学鉴赏活动的组织。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就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意识,和审美能力,让高中生的文学造诣更加显著。通常情况下,教师在组织小组讨论活动时,需要对班级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分组原则通常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方式进行。同时,教师需要为小组明确鉴赏主题,引导小组内部学生发掘和整理鉴赏思路,从而保证文学鉴赏深度和高度均获得有效提高。比如说,教师在讲解《故都的秋》时,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作品中从哪几个层面诠释故都的秋,以及作品中所诠释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学生通过深入鉴赏,对《故都的秋》写作结构、特征,以及诠释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家乡秋天的认知与理解,从而实现学生文学情感上的升华。

4、引导课外阅读,丰富文学底蕴

教师在组织汉语言文学教学时,需要重视课外阅读活动组织与实施。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汉语言文学作品,丰富自身文学底蕴,从而为自身更加深入的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奠定良好的文学储备。首先,教师可以根据高中生兴趣,为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文本,比如说《莎士比亚全集》、《骆驼祥子》等。其次,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标注比较经典的语句或者段落,以及就自己的阅读的观点和看法进行自主标注,培养学生形成整理阅读心得的习惯,从而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搜集和整理文学素材,丰富学生文学知识储备。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身课外阅读心得,进行交流和互动,进而实现阅读经验和素材的分享,促进高中生文学素养均衡化发展。

5、创新教学手段

语言文学教学手段的创新过程中,优势与问题并存,由于汉语言文学本身就具有独特的魅力,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领略其魅力之后,就可以锻炼学生探究汉语言文学的内涵,这是汉语言文学教学手段创新的优势。汉语言文学教学手段创新的劣势在于学生在自行阅读大量文字材料的过程中,必须先把心沉静下来,这对学生的毅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对于缺乏毅力的学生而言,要想长时间完成文字阅读,难免太过枯燥。教学手段的创新要从脱离书本开始,尽量营造多面立体的教学氛围,而不能仅局限于课堂教学。通过尝试不同的教学手段,总结教学经验,打造更加生动有趣的课堂。

四、结语

汉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对于我们的社会的发展是有着积极的作用的,作为汉语言文学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自我业务能力,我们有义务提高课堂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好汉语言文学,提升学生汉语言文学知识理论与实践应用的综合素质,为我们的民族的复兴作出自己应该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静.宁夏高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宁夏大学,2014(03):16-18.

[2]吴桐洲.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观念的转变[J].中国校外教育,2014(0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