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服务专业德育课教学模式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1

论中职服务专业德育课教学模式改革

高寒

高寒辽宁省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110003

职业道德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职业道德素质和修养上的提升尤为重要,因为学生在将来工作过程中的表现将作为整个国民素质的体现。而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学生德育实践、德育体验、德育养成的主阵地,德育课程改革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德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课程改革是当前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大背景下,中职教育已经由注重规模发展进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新阶段。中职教育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等方面都在进行深刻的改革,其改革的目标将是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职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服务过程的有机结合。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进行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而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德育课程改革是适应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二、德育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德育课程在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有了一些进展,但尚没有从整体上进行改革的顶层设计。德育课程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中职学校师资的知识面狭窄。德育课是属于综合性的社会学科,概念较多,而且比较复杂、抽象。这就要求德育课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必要的科学知识和对社会现象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恰当地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否则,因理论缺乏、知识单薄,必然出现照本宣科、内容单调、课堂枯燥乏味等现象。

2.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的比例不高,数字化教学资源不足,导致学生德育实践、德育体验和德育养成的途径缺乏,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难以做到知行统一,影响德育的实效性。

三、德育课改革指导思想

教育学告诉我们,人的品德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形成发展的。培养学生品德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认识、陶冶情感、锻炼意志、培养行为习惯。知、情、意、行之间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影响、渗透、促进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有人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

四、德育课程改革的原则

1.“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是德育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贴近学生”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把学生的需求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使德育课程教学更符合学生的求识欲望,更贴近学生的心灵;“贴近职业”就是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认识,更好地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贴近社会”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所处生活环境的实情,贴近社会实践,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思考现实问题,培养他们认识社会的能力。

2.能力本位原则。德育课程改革也应遵循“能力本位”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3.“系统把握、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分段实施”原则。改革要依据不同课程的自身特点,统筹规划和系统设计,本着“系统把握、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分段实施”的原则,把德育课程改革纳入学校专业整体建设和改革之中,分段推进德育课程的改革。

五、德育课程改革设想

1.课程内容改革。要设定改革总体思路,以“问题导向”为改革方向,根据调查的结果,以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为课程内容改革目标,对部分企业和实习实践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选择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联系最紧密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为突破口,进行较为系统、有针对性的改革,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

2.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是落实“三贴近”原则的保证,要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改变“重理论传授,轻学生实践”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主动参与,把德育教学与职业活动、学生活动相结合。

3.设计实践活动载体。要针对课程改革内容,合理设定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挖掘教育主题的情感因素,创设活动情境,激活学生热情,诱发辨析思考,开展行为实践的活动教学。

4.评价模式改革。随着教学模式的改革,评价模式也必然要进行改革,使评价模式与教学模式相匹配。评价内容要突出实践能力,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调研和分析,我认为德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和《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的要求,对相关德育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内容对接学生就业职业岗位的要求,通过设计实践活动方式组织教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体验教育,提升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