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健美操优化的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影响健美操优化的因素分析

金希希

金希希长江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2011级体育教育1班408000

健美操课是一门以技艺性为主,同时兼备科学性、人文性、情意性等于一体的课程,其符合一般的教学规律,但由于自身的特点,又有别于其他课程。因此,应注重将系统科学的美学原理与健美操教学艺术相结合,精准把握教学规律,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健美操的积极性和提高审美情趣,进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一、巧妙设计语言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流情感和表达思想的工具,是承载知识的有效载体。科学合理地运用语言不仅可以让学生又快又好地把握动作的要领,而且可以树立正确的动作内涵。因此,在健美操课堂上语言艺术科学合理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和共鸣,在一种融洽和信任的教学氛围中优化教学效果。一般而言,健美操教学中可分为声音语言艺术和身体语言艺术。

1.声音语言艺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语言应具有鼓动性和客观性。鼓动性表现在领操过程中,教师那高昂的精神、积极的情绪和艺术化的语言技巧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便积极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语言应遵循声调的高低合宜,言语直接和有效,声音富有磁性。客观性是指教师应在特定的时间内面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及时和有效的评价的方法,通过客观的评价让学生明白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进而有利于学生弥补自身缺陷,扬长避短,提升学习成绩。另外,学生从教师的肯定中心理上能获得喜悦,在成功体验的驱动中,学习的积极性延续的时间更长。当然,教师在应用声音语言时应及时穿插一些简练、诙谐的言语来强化语言的感染力,讲话风格应独辟蹊径、彰显情趣,以便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兴致勃勃中学习动作要领。

2.身体语言艺术。身体语言艺术,是指用身体和表情交流思想和传递信息,一般而言包括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包括欣赏的目光、自然的微笑、关怀的眼神等;肢体动作包括手势、正确的身体姿态等。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正确合理的示范性动作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和立体地欣赏动作要领,教师应及时和有效地把理论转化为一种实践过程。因此,单纯的语言还无法全面和有效地展示动作和要领,教师还需要用身体言语进行辅助性教学,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有效地穿插一些手语或者暗示,让学生及时观察、及时理解,进而又快又好地掌握。一般而言,身体语言表达与特定的氛围息息相关,即使同一个身体语言,在不同的氛围、蕴含的意义也不尽相同。比如教师的一个关怀的眼神,不仅可以表达学生在又快又好地完成动作要领后的赞许,又是学生在失意、彷徨和无助时的一种鼓励。因此,教师要时常以一种鼓励和热情的眼光对待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目光中看到希望、看到未来,进而让学生调动积极的情感跟随教师的步伐,不仅有助于动作要领直观和立体的展示,而且学生还可以在积极的学习中倾听教师的讲解,感悟动作的内涵,增强学习动作的信心和勇气。因此,教师必须积极探究各种身体语言表达方式的精髓,并且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与之适应,最大程度地挖掘潜力。

3.身教重于言教。在健美操日常训练中,教师理所当然地成为学生关注的对象,其言谈举止甚至一个微不足道的神情都会被学生捕捉,并且成为学生学习的规范。因此,老师首先要严以律己,从理念和方法精益求精,在校内和校外都表里如一,为学生诠释一个好模范,真正实现“师者,人之模范也”。

二、巧妙体现教师的情感艺术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情绪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情感环境决定了学生在教学中的注意力,有兴趣、满意、积极、精神振奋,或是冷漠、不满足、散漫、压抑。”由此可知,情感是联系师生之间互动的桥梁,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对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健美操教学,客观实际决定了教师必须三番五次地讲授动作要领,在直接和具体中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教师的一个细微的表情、一个小小的眼神都会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阵阵涟漪。

1.对学生真挚的热爱。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可以让学生在巨大的感染力中提升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形成。教师应时刻和处处关爱学生,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下,在学生现实生活中也要嘘寒问暖。表面上看这些小事微不足道,但这些细节如果处理得恰当,学生就会感到浓浓的爱意,进而增强学习主动性。其次,教师要有热心和耐心。由于学生自身的原因和健美操自身的复杂性,许多动作要领可能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无法理解和运用。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心态平和,切忌心浮气躁,更不要斥责学生,应满腔热情地帮助学生寻找原因。一旦教师缺乏这种关爱之情,对学生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甚至冷嘲热讽,学生就会意志消沉、性情孤僻,甚至公开在课堂上和教师对着干,师生关系就会日趋对立,教学过程便会停滞不前,不仅给学生的身心带来极大的损伤,而且给课堂教学的优化埋下深深的隐患。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如果你厌恶学生,那么,教育工作刚刚开始时就已经结束了。”教师的教育只有溶解在爱的情感里,才能转化为学生自身需要,引起学生的积极反应。

2.教师要有愉悦之情。教师在课堂上应自始至终都面带愉悦,这样更容易把学生置于一个和谐和轻松的氛围,这种氛围对教育效果的优化不容置疑。然而要实现这一点并非轻而易举,即使华丽外衣的内心深处潜伏着一颗平凡的心,也会经常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诸多侵扰,也会产生怨天尤人、抑郁和失望,一旦这种消极的情绪蔓延到课堂上,势必会影响整体教学效果。这时候的教师应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和消化这些不利情绪,以愉悦的心情面对全部学生,营造轻松和无拘无束的课堂氛围,紧紧抓住学生的内心活动,增强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善学和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