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的培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2

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的培育

崔迎新

崔迎新(开封市委党校河南开封475000)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心态的主流是好的,但是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社会心态出现了信仰缺失、暴戾狂躁、看客心理、焦虑浮躁、习惯性怀疑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我们应准确、有效地把握当前的社会心态,正视存在的问题,通过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各类问题,缓解社会焦虑情绪,培育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为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心理基础。

【关键词】健康心态心理基础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4)09-046-02

当前,我国社会心态的主流是好的,人们的精神风貌、价值观积极向上,人心普遍思富、思安、思稳、思和。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因工作、生活、前程、财富,往往表现出一种焦虑不安、浮躁不定、紧张不已的情绪,这种情绪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狭隘极端、迷茫失落等消极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我们应准确、有效地把握当前的社会心态,正视存在的问题,通过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各类问题,缓解社会焦虑情绪,培育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为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心理基础。

一、社会心态的含义

"社会心态"是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它揭示的是特定社会中人们的心理状态。反映了人们某种非同寻常的情绪、态度和社会风气等。社会心态的现状。

社会心态是现实的折射。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不安全感源于人们对生活环境、食品供给、社会治安等问题的担忧,不稳定感源于房难买,学难上,病难看的现实矛盾。不信任感源于少数干部贪污腐败,个别地方政府暗箱操作以及社会公平正义的缺失。

二、社会心态的现状及问题

社会心态的主流是健康的。社会心态整体趋于成熟自信、开放包容,人们的行为更加理性平和。例如今年黄金周部分热点景点遇冷,游客数量同比降三成,反映出人们对假日游玩日趋理性和成熟。调查发现,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动力呈现多元化趋势,子女发展期望排首位,个人自主意识日益彰显。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人影响甚大,同时人们对个人利益、自我价值、生活情趣的追求彰显了一种鲜明的个人自主意识,既是当代中国人生活动力格局的一个重要特质,也是中国人生活动力的一个巨大变化。

但是由于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建设落后于经济建设。市场经济发展还不成熟,社会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社会公平正义在一定程度上缺失,这些都对社会心态产生了消极影响,导致社会心态出现了以下问题。

1、信仰缺失。价值多元化下存在信仰与道德有关的精神危机,道德赤字与坏账凸显。国家行政学院做了一项关于中国县处级公务员科学素养的调查发现(调查了900多名县处级公务员),只有47.6%的县处级公务员不迷信,半数以上的公务员相信"相面""周公解梦""星座预测"和"求签"等。部分官员迷信程度甚至高于一般群众,但凡谋官、改任、出行、动工等,总上门膜拜"高人",求个上上策,选个"好日子"。一些地方官员迷信风水,为求官运亨通、平安无事,请所谓的大师、高人"指点迷津"。此外,不少普通民众也对风水一说趋之若鹜,常常发生上当受骗、财物损失的事件。

2、暴戾狂躁。粗暴野蛮、乖张残暴,易怒且好走极端甚至危害社会。表现为停车旁发生口角,摔死两岁女童。公交上、地铁里为了一个座位,恶语相击大打出手;飞机中为了座椅背的调节,空中斗殴导致飞机返航;医院内因不满治疗结果,拔刀砍杀无辜医生。2013年发生了众多伤害儿童的恶性事件,例如3月份长春盗车杀婴案,7月份北京男摔死女童案,8月份山西男童被挖眼案,11月份10岁重庆女孩摔童案,11月份上海松江杀婴案等。这些无视法律法规、不顾道德底线,以"斗狠"的方式宣泄怨恨,这种扭曲和危险的社会心理情绪值得我们时刻警惕。

3、看客心态。阿Q式的冷漠、麻木与围观,崇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处世哲学。以旁观者的姿态面对人和事,如同看戏一般,对当事人没有理解和共情的心理反应。这种看客心态在小悦悦事件中得到了集中体现,当2岁的小悦悦被汽车压倒后,先后有18个路人经过,但没有1人救助。事件发生后引起了日本众多知名媒体的关注,朝日电视台曾在一时政节目中,用了2分钟的时间,还制作了不少图板,来解释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涉及到的中国社会的道德问题,令人深思。美国Channel1电视台特地做了关于"小悦悦"事件的专题片,以相当大的比重抨击了见死不救事件在中国的发生。

4、社会焦虑症:因工作、生活、养老及未来无法预期等而长期紧张与不安。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心态似乎也跟着"飘飘然"起来:企业忙着开发市场,而不去提升商品质量。年轻人想着发财的渠道,而很少思考如何实现自身价值。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人一年人均读书4.3本,比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犹太人的64本少得多,成为世界上年人均读书量最少的国家之一。票房过十亿的《泰囧》商业的成功,其实隐喻着文化的黯淡,代表了当下中国人集体泛娱乐化的审美取向。这部电影在北美票房不到6万美元,奥斯卡评委会主席霍克·考奇说,中国电影指望全球通吃,就要想想人性是怎么回事。

5、习惯性怀疑。社会诚信危机导致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和安全感,从而怀疑一切。这种"不相信"、怀疑一切的情绪,已然渗透进多数中国人的生活:吃饭不相信食品的安全性,出行不相信铁路行业解决买票难的能力和诚意,上医院不相信医生没有给自己多开药,打官司不相信司法会公正,不相信政府,不相信专家,更不相信媒体等已构成了当前社会上一堵亟待翻越的"信任墙"。政府公信力下降成为习惯性怀疑的主要病根儿。

三、如何培育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

1、培育和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和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在国家发展总的目标下与各方面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开展宣传教育。要在抓好融入上下功夫,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行各业实际工作,融入大众日常生活,融入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落到实处。

2、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加快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加快建立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3、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有种说法是从出生到坟墓的保障,上学时就近入学,毕业国家分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为"社会人"、"自由职业者"。农村、社区、家庭等基层社会组织承担的社会支持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但是,相应的社会支持系统并没有建立健全,比如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面临的生活问题,安全问题,从而使得每一个社会个体生活压力、心理压力难以缓解和释放,这也是社会心态失衡的重要原因。为此,要强化农村、社区等基层组织的社会支持功能,为公民个人提供生活帮助、价值引导、心理抚慰和文化满足,由此为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奠定深厚的社会土壤。同时,也要强化家庭的社会细胞功能,发挥家庭对其成员的感情支持、行为养成、道德培养、心态塑造等方面的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俊秀,《社会心态蓝皮书:2011社会心态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5.

2、程萍,《中国县处级干部科学素养调查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