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摄干扰和后摄干扰对实践活动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1

前摄干扰和后摄干扰对实践活动的研究

刘斯文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第一初级中学121000

摘要:人有记忆就会有遗忘,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这种现象为安德伍德的实验所证实。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后摄抑制。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规律只要合理地安排内容,适当分配学习与休息时间,就可以使抑制作用减小到最低限度。

关键词:遗忘抑制前摄干扰后摄干扰顺序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多数是被动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也是停留在表面,只是机械模仿式的简单运用。学生的学习思想都是教师意志的“复制”,因此学生在学习知识点的时候,创新意识受到了压制,机械地重复和简单地运用,对知识点的遗忘产生了影响,是易错点产生的根本原因。由于数学知识并非能够运用逻辑性思维来清晰地表达,所以要求学生运用自身抽象思维不断发掘数学知识的规律。

“易错题”和难题不一样,难题可能是需要的综合性知识比较多,或者是本身的知识延伸程度比较深,又或者思考需要多“拐几个弯”等,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和在考试中得分的。而易错题更加倾向于那些相对简单,却不容易答对的题目,或容易混淆的类型。

在心理学中,遗忘中的抑制现象有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前摄干扰(也称前摄抑制)在认知心理学上指之前学习过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以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简单点说可以这样比喻:当我们学习积的乘方公式时,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同底数幂乘法公式对我们的记忆有干扰,这就是前摄抑制,前面学习过的材料对记忆的影响;当我们能熟练使用积的乘方公式时,英语单词又对我们回忆同底数幂乘法会有干扰,这就是倒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识记和回忆起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保持和回忆起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

根据心理学前摄干扰和后摄干扰对类似知识点的影响,本文从本跟上分析易错点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地解决和克服,并采取恰当有效的手段进行调整。

二、研究内容

1.课堂上对这类概念性的公式和知识点通过让学生识别关键词和条件及结论的顺序,让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公式有明确的认识,降低易错点的产生的可能性。

2.通过延长时间让学生短暂地记忆一下,然后在题目中不断强化,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

3.精心设计课堂内容,着重利用改变课堂知识点讲授的顺序来对易错点进行干预。每节课教师在讲授之前,先预测学生学习本节内容是可能产生的错误,在课内讲解时,有意识地指出并加以强调,从而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关注。

4.课前要研究和揣摩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心理过程,是学生预先了解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出现易错点的时候,要把相类似的知识点进行比较,防止所学知识对之前类似的知识点出现后摄干扰。

5.带领学生建立错题本,对每一道错题绝不放过,分析错误的原因,将以混淆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不让新旧知识之间出现前摄及后摄干扰。

在课堂模式中,课题组提出并开展了利用遗忘曲线,优化教学顺序的教学思路。调整“测-讲-测”的教学模式为“呈现易错点-测-讲-测-呈现易错点”的教学顺序。

三、最有价值的认识

1.在班级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个学生在学习中的易错点不一样,遗忘速度也不一样,这主要与课堂的听课态度和学习习惯有关,但教师针对性地通过调整知识点顺序,达到易混淆点分开将,易错点不放在一起讲,根据初中阶段学生差异和需要进行学生分层干预,通过长时间的实施以后,使不同层次的所有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良好的发展,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真正起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的目的。另外,通过指导学生建立错题集,培养学生总结和分析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功感,将心理学应用于数学教学,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遗忘规律,不仅有助于数学学科的学习,也易于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把握,充分利用人大脑的记忆规律,顺应规律去提升成绩,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得到提高。一是通过课题研究,将心理学相关知识运用到每一节课的教学当中,关注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设计。改变了过去以“教”为起点的教学设计理念,形成“关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诱导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诱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的有效教学设计,教学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3.形成了校本教材的教学设计和工具单。对教材进行不同程度的创新使用,形成了整合教材的教学设计和工具单。通过对教材的整合,帮助学生构建起数学知识结构的完整体系,明确易错点的产生和防范,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整体性的把握,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肇丰试论研究性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2000,(6)。

[2]刘星论中学实施探究性教学的探索和尝试[EB/OL]。

[3]朱桂琴研究性教学及其基本范式[J].教育探索,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