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诵读之管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1

“小古文”诵读之管见

张海涛

张海涛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东岗小学730030

摘要:小学生学习文言文对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义务教育《语文稿课程标准》的要求。当今“小古文”诵读活动方兴未艾,怎样有效地开展“小古文”诵读呢?本文认为应当重点解决好诵读内容,明确诵读要求,特别是研究并创新诵读的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小古文诵读方法研究

在中华文化传承和教化育人中,文言文起着重要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的学习要求。因此,在小学各版本语文教材中,都选编有数量不等的短篇文言文。像这些短小浅显而又很有趣味的文言故事和文言句段,通常被学界称为“小古文”。

当今,许多小学“小古文”诵读活动方兴未艾,很多地区甚至已成燎原之势,已远超出课程的范围。那么,怎样有效地开展“小古文”诵读呢?应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把握诵读内容

中华文化丰厚博大,对初识文言的小学生来讲,在选择诵读内容时,应以短小浅显而又有趣味的文言故事和文言经典句段为原则。目前,普遍以“蒙学”“四书”等典籍中的内容为主。一些诵读大家还编著出版了这方面的书籍,可以借鉴。如果自选内容,需注意两点:一是选适合儿童的经典;二是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二、明确诵读要求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小学阶段的“小古文”阅读,没有明确的具体要求,但在阅读要求中提到了“诵读”“体味”和“背诵”三个关键词。这基本上也概括了“小古文”的学习要求。

“小古文”诵读名家朱文君老师在《打开经典诵读之门》中,谈到教学“小古文”时指出:“我的目标是:激发兴趣,培养语感。”她指出,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真的没有太多的东西,教孩子读读、背背、写写即可。对于儿童来说,初读文言文,并没有文言比白话难读的成见。因为它们使用同样的汉字,只要认识汉字就能读,熟读自然成诵。古人学文言也是从儿童学起的。

照此来看,学习“小古文”只要教学生“读读,背背,写写”即可。除了写写,这也和课标中“诵读”“体味”和“背诵”的基本要求不谋而合。

三、研究诵读方法

1.读是关键

“小古文”内容丰富,教法多样,但有一点不变——读。这由以下三点决定:

(1)文言的特点决定。对于今天的小学生,基本没有文言环境,读就是为他们创设环境的过程。朱熹讲,没有含英,何来咀华。读也是“含英”程,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咀华”。

(2)小学生的特点决定。小学生年龄小,几乎没有读文言的经历,诵读“小古文”的目的是“激发兴趣,培养语感”。在读中培养兴趣才是关键,关注的是体味感悟,不能像中学那样为应试而教。

(3)《语文课程标准》决定。“诵读”“体味”和“背诵”是课标中对阅读优秀诗文的基本要求。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分文章七分读”。学生会读了,内容读懂了,读出韵味了,情感也就出来了。

读是基础、是手段,更是目的。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才能体味文中的韵味。所以,“小古文”教学应以读作统领。

2.读有层次

既然读是关键,那么怎样读就成了关键中的关键,读时一定要做到读有层次。

(1)读准——重视范读和带读。成功的范读和带读,可以节省学习时间,减少学生错误,提高学习效率。学生查字典固然可以,但费时较多,似有不值。

(2)读熟——要在熟字上下功夫。要注意变换读的形式,单调的读,再有趣的内容,学生也会感到乏味。少了兴趣,读必定会落空。

(3)成诵——功到自然成。小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期,只要指导得法,背诵几万字乃至更多的“小古文”不是问题。这在很多学校里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3.读讲结合

文白对照是大致读懂“小古文”的主要方法。只读不讲,学生文白对照都读不懂的地方怎么办?必讲的东西还是要讲的,但可以尝试“寓讲于读之中”。

小语泰斗于永正老师在教《杨氏之子》时,并不作逐字逐句的讲解,而是多次为孩子们范读。疏通文意时范读,体味含义时范读。每次范读,不仅要求学生注意听,还要求学生注意看老师的表情和动作。于老师范读时,“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叶圣陶语)。文中一些难理解的词语,学生通过听于老师的声音,看其传神的表演,自然领会。

如果学生还是不懂,也不必苛求。还是于永正老师的话:粗知大意,背下来再说!

综上所述,“小古文”的教学重在采用丰富多样的诵读形式,让儿童在充满情趣的诵读中,体味并直至成诵,至于理解文意,则在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