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院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论职业院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赵加滨

——以《经济法律法规》案例教学为例

◆赵加滨山东省日照市技师学院276826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发展和完善,社会对经济类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既精通经济又要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是新世纪经济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改变目前技工院校财会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较低、技能不高的现状,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途径之一就是以中职财会职业标准为依据,实行案例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职业院校财会专业学生案例教学综合职业能力

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要求进一步深化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加快技能人才培养,加速技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步伐。《经济法律法规》(本文简称《经济法》)课程作为中职财会专业的基础课,正处在现代与传统的教学思想交替的关键时期。

笔者通过总结近几年来的教学经验,结合当前中职《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多角度进行了教学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中职《经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1.在教材内容编排上,严重脱离学生实际。

如第一章“经济法概述”和第二章“经济法律关系”,是对经济法知识的高度概括,有抽象性、系统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对中职学生而言,大大超越了其现有接受能力,教学效果较差。

2.在教学实施上,形式过于单一。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唱主角,“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从而导致学生厌学、纪律松懈的状况。这种教学由于忽视了对职业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性培养,难以有效吸引学生,课堂缺乏生气,新课程提出的三维教育目标得不到落实。

3.在教学方法运用上,案例教学法应用不够充分。

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繁重的教学内容,往往忙于应付,而疏忽了法律教学中最有特色的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只在课堂中充当讲授法的“配角”,造成教师的案例意识淡薄,学生碰到现实问题,难以有效地运用经济法知识予以解决,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在课时分配上,难以按时完成。

一方面,《经济法》内容繁杂,面广量大,实际教学需要九十多个课时,但一般只安排72课时,存在较大缺口。另一方面,由于课堂教学效能低下,存在大量重复教学现象。如“公司法”中的各种有限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中小企业法律法规”中的合伙企业与个人独资企业等在初中的法律教材中都有相关内容。

5.在学生评价上,片面强调书面的学业检测,忽视过程性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期末终结性检测替代学段成绩,学生平日的过程性表现往往被置之度外。评价方式大都是闭卷书面考试,考试内容以概念、知识点的记忆等为主,能真正反映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案例分析等应用性题目相对不足,出现了学生依赖高强度记忆就能拿高分的现象。实践证明,这种以死记硬背来应考的评价方式偶然性很大,难以反映学生真实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二、思考与体会

1.围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课程改革。

(1)积聚感性认识,构建知识生长平台。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主动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如何发挥学生已有的经济生活经验、积累更多的经济素材,成为《经济法》有效教学的关键。

(2)搭建多彩活动舞台,拓展法律技能训练。经济法本身是一门建立在丰富多彩、形形色色的经济活动基础上的法律,经济法课堂理应成为充满活力的活动空间。笔者在《经济法》教学中经常开展专题讨论或辩论、模拟法庭、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开庭审理等活动,使它们成为课程活动的重要载体。

(3)强化案例教学,突出法律教学特色。案例教学法坚持运用讨论对话取向,强调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讨论对话,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交往与彼此的尊重和信任,体现了“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的新课程理念。案例教学法是美英国家学习法学的主要教学方法。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是学生最为喜欢的教学方法,尤其在调动班级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4)整合教材内容,建设高效课堂。经济法课程涉及的法律、法规众多,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将全部内容逐一详细讲解。因此,教师首先应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梳理的基础上,对重复内容进行大胆的删减整合。

(5)转变评价观念,服务学生发展。

2.围绕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改革。

根据一体化教学过程“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特点,技校财会专业教学通常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现代教学观,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确学习目标,即明确所需掌握的财会某一工作技能的前提下,教师可引导学生亲自动手、真实操作。

(2)将案例教学模式与OTPAE教学模式相融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将案例教学模式与OTPAE教学模式相融合。我们将学生按照5人左右一组分成若干小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碰到问题先在小组内部进行分析讨论,然后咨询教师,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完成项目工作任务。

(3)构建网络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网络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能够让学生更及时、更全面、更主动地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办公的能力。

3.围绕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开展实践性教学。

加强实训是培养财会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教师应深挖资源,创设职业岗位,开展实训教学。

(1)做好学生在实训室的模拟实训。通过任务分配、小组合作、案例教学等形式,要求学生模拟练习财会实务的动作、语言以及处理各类突发情况的技巧,完成各项任务。

(2)深挖资源,创设职业岗位,实行校内轮岗实训。在学生积累了足够多的实训经验后,可以开发利用校内现有的场所资源。如在学校超市、后勤管理等行政管理部门安排学生轮流实习实训,让学生在没有走出校门的时候就获得了真正财会人员的经历。

(3)重视校外实训,建立多层次的校外实训基地。目前,大部分技工院校在第三学年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社会真实情境中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成为评估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最后一道门槛。通过校外实训,为学生融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宽厚的基础。

技校财会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财会专业教师积极去认识、探索和完善。笔者相信,只要根据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要求去努力实施财会专业的案例教学改革,就能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实用的财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