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小说教学叙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1

《心声》—小说教学叙事

陆映群

陆映群(贵港市覃塘区覃塘镇第三初级中学广西贵港537121)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小说的教学是重要的一部分,我在教学之余,不断对此进行反思,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体会。

小说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阅读小说。我觉得这关键有两点。一是要有一个适宜的阅读态度。小说是文学作品,它反映着人与现实之间的一种审美关系,我们必须以审美的态度来鉴赏小说中所写到的人和事,不能把小说里的人和事作“传记”或“新闻报道”式的分析。二是要交给学生读小说方法,才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今天我也就《心声》一文的教学谈谈我在教学小说这一文体的文章所做的探究。

《心声》是九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它发表于80年代初期,是一篇反映教育问题的小说。小说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心声,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我想让学生用所学过的小说知识自主学习,老师在当中点拨就行了。根据文章的特点,我打算以“心声”为切入点,以此为中心话题,设计问题:“成长中的你是否有些感慨想对爸爸妈妈说呢?能不能放下心中的顾虑,把心理的话说出来。”我才刚问完问题,下面的学生就轻声议论开了,我一看,心里就明白,学生还有点害怕,所以不敢讲,于是灵机一动,给学生们讲了我自己的心声,学生们一听就乐了,大胆一点的马上站起来,把平常在家想对父母说但又不敢说的话给说了出来。有人开了头,后面的学生也就没有什么顾忌了,都借这个机会畅所欲言。我看气氛差不多了,又提问道:“李京京有什么心声?”请各小组讨论交流。有了前面的经验,这回不用我多说学生就在下面议论开了,有的小组还把讨论的结果给写下来,跟别组的同学进行交流。最后选了几个代表来发言,还真别说,他们的讨论结果还真的很好,对课文的分析也很到位。为了加深印象,我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文段,体悟人物的心情,感知人物形象。在这个时候我因势利导,问道:“同学们的心声是什么?”这时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掀起了课堂教学的高潮。在我的引导,点拨下,学生了解小说的内容,明白人物的心声,洞察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我也达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写作文的能力的目的。

上完这篇课文,我发现学生的脸上是带着笑容的,这说明他们在这节课当中还是有收获的,为了检查我的上课效果,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对父母、同学、或是老师的心声任选一个写下来,从同学们的作业来看,我知道,这些孩子真的是领会了这篇文章的内涵,并能够述说自己的心声,懂得了怎样围绕中心来选材。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因为觉得人物形象比较明朗,学生应该比较容易把握,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时比较简单,这导致一些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同学没有够把握好京京的人物形象。

回顾这节课,我体会到小说的教学首先要懂得创设气氛,给学生提供一个大的学习环境,让他们的学习在一种心理感到很安全,思想很自由、很宽松,乐意进取、乐意参与,情绪很高亢的状态下进行。当我把自己的例子讲给学生听的时候,其实也就是在创设一个这样的氛围,让学生消除紧张感。其次要找准切入点。“切入点”同课文重点的确定密不可分,既相似又不完全等同。教师必须先根据单元课文及小说的体裁特点,确定授课重点。我上《心声》这篇小说的时候,就是找准了文章的切入点“心声”这样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会水到渠成。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这样,整堂课的教学才能够凸显主体,线条简明。总之,语文课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要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才能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此外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因为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通过情节来展示人物的行为特征的文章,它的主题思想一般都不直说,总是把思想隐藏在形象深处,因此,鉴赏小说要重视人物形象。注重引导学生把握文中的人物描写,因为人物形象都是通过对人物的细致描写体现出来的。另外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必须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把课文中有可争论的东西挖掘出来,设计有思考深度的问题,但又不能过多,防止出现“蜻蜓点水”。只有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由此我明白了小说的教学其实也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目的来定重难点,这一点很重要。在小说教学当中,涉及的面很广,如果面面俱到,教师讲得辛苦,学生也听得累,只有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找准文章的切入点,精心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他们才会充满激情的去探究、学习、领悟。这比我们直接分析给他们听要好得多。同时也应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文章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