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方出真作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真情方出真作文

冯海燕

作者单位: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天宁分校

〔摘要〕学生的作文创作从本质上说应该是学生内在情感的真实抒发,学生思想的真实外现,学生人格的真实体现。但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却发现,学生写作文难,写出的作文让老师阅读也乏味,久而久之,作文教学就陷入学生写起来假大空,老师教起来高大上,在作文中越来越难看到真实的人的存在。对此现象,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寻找问题的根源,思考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缺失真实回归思想

“我根本不知道该怎样写作文!”“我觉得我没有话可写!”“作文就是喊高尚口号,写惨痛经历,抒必然情感……哈哈”课堂外的学生们肆无忌惮地阐述着他们心中的作文形象。听着他们真实的话语,心中一阵阵悲凉。原本应该是学生真实意愿表达的作文,原本应该是学生真实人性体现的展现的作文,何时变成了如此假大空的代名词,还是一直以来都是如此,只不过我们习惯了,麻木了!学校承载的是合格公民的培养的重任,合格的前提就是健康的人性,我们的语文课堂怎样才能承担此重任,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作文中展现真实的自我呢?

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细节。“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的范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应该有多大。”我们的语文教学如果远离了生活,也就远离了语文本身。?而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教学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上,而是要求教师要带着学生以多样的方式走进生活,感悟生活。作文说到底就是学生将生活的味道以文字的形式再现出来,其前提就是要学生深入生活,真切感知生活中的人与事,发现闪光点,动人的地方。但是由于学生生活的单一与忙碌,在学习之余,即使有时间他们也更愿意将时间用在电脑、电视和手机游戏上,不愿意将时间花在观察生活上。这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在平时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或课余时间以正式和非正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目光和视野放在以自己为核心的生活中,只有有了投入的目光,才能有真实的体会,有了真实的体会,才会有笔下动人的文字。

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呢?首先,要确立自己的生活半径,作为自己观察的范围。再次,要引导学生观察的对象,例如以跟自己生活接触多,影响大的人为观察对象。另外,自然界也是人们寄托情感的重要载体。

真正的观察生活应该是观察细节。因为生活中最能够打动人心的地方是生活的细节,也许是一个动作,也许是一个神态,也许是一句未说完的话……

其次,要引导学生对生活加以思考,有自己的独特感悟。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但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的学生每天周旋于各门学科的知识与作业之间,偶尔的空闲又被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占据着,他们的生活机械又刻板,单调又空洞,关键是学生在忙碌而紧张的学习中,精神疲劳不愿意思考,加之特定的年龄段,对生活缺乏思考的推动力,所以大多数学生对生活的感知是苍白而又无力的。在阿尔卑斯山的入口处,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一句“慢慢走,欣赏啊”。

我们也要让学生慢慢欣赏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怎样才能让学生对生活有思考的能力呢?我们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曾经我在课堂上让学生玩过一种“取舍”的游戏,就是让学生在纸上写上家庭成员和跟自己最亲近的人的名字,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用笔划去一个名字就代表这个人从你的世界里消失了,在每次划去名字的空当时间让学生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孩子渐渐地眼角有了泪水,慢慢地,我发现甚至有一些女生开始哭泣。我想,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人和事,才能让学生对生活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和体会。我们也可以通过交流谈心的方式。有时我们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利用一定的契机,组织学生交流生活的体会,这样既有力地推动学生积极思考生活,又能带给其他学生一定冲击。例如:我曾经在讲授《散步》一文时,请班级的学生思考自己的家庭和文中的家庭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或者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具体讲给同学们听。在这堂课上,我看到有些学生讲述自己家庭时,讲到母亲裂开的手指,讲到父亲越来越谦和的表情,讲到母亲渐渐沙哑的声音,讲到父亲已不再提拔的身形……讲述的同学目光深邃,动情处哽咽;听讲的同学屏气凝神,关键处默叹。在这些多样的形式中,我看到了学生对生活感知的成果,他们思考自己的经历,思考自己的生活,并会从思考中发现自己的得与失。很真实,也让我得到许多的反思。健康的生命在长时间的病痛折磨中愈发显得珍贵,在紧张生活中的偶而偷闲也让人感觉到了所谓的“幸福”。作文是生活中感悟的再现,没有对生活的反思,怎么可能会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最后,要引导学生写作文时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作文也是做人,每个学生用笔写下的是文章,也是人生。我们倡导学生要表达真实的自我,真诚的感情,但是也要有道德的规范作为前提,我们倡导的真实是合乎规则的真实。另外,语文课堂除了承担传授语文知识的任务,也承担育人的任务。育人,就涉及了学生的价值观的树立,健全人格的培养。在真实的前提下,学生的作文是否就是我们所要的真实的作文。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对母亲的感恩,他写道,吃完饭后他开始收拾桌子,母亲很惊讶于他的举动,他却冷冷地回答说:“有什么惊讶的?

我想帮你做点事。”母亲什么话都没说,笑着走开了。这样的文章是真实的,因为在他们这个年龄段,与父母的相处方式就是这样的,但一直这样就代表这样是对的吗?于是,我就此,在班级举行了一个小型讨论会,讨论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感恩父母。学生畅所欲言,他们发现真实的感恩,也许就是对父母的关怀不再野蛮拒绝,也许就是对父母的话语不再粗声粗气,也许就是对父母的付出不再心安理得,也许就是对父母的衰老不再无动于衷……所以,真实的作文,其实首先是对怎样才算是真实的人生的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以健康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一切,发现生活中的美与善。

作文,应该蕴涵丰富的真情实感,应该是人性立场的有力回归。作文教学应该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注自己的生活,并且要去思考,思考生活中的价值,从而慢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老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内外,挖掘学生自身的资源,充分开发资源,分享资源,将课堂渗透生活的本质,带着学生去感受,去体会,去抒发,去落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