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探究式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1

浅析探究式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王亮

河南省安阳市第二十中学王亮

〔摘要〕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给学生能够提供探究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式学习教学策略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今天的教育不仅仅是培养知识型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才的能力与思想。为此,我们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要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与实践者。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更感到探究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有以下作用:

1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动机

问题与疑问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也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中学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物理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新的物理情境与已有知识的冲突所在,从而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

营造有利的探究氛围,是探究学习的另一个有利因素,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消除探索学习过程中的恐惧心理,有一个心理安感,全身心投入学习探索与创造之中。在学生做实验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室里四处走动,与各小组进行交流,倾听学生的问题和想法,不时评价学生的探究进程并确定适合学生学习的下一步计划。教师要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探索学习的潜能,激励学生探索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思维。建立师生间、学生间的密切合作关系,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合作。还有,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实践性。必要时,教师把学生集中起来,通过演讲、示范或讨论等形式提供其他信息。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间和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干出一番大事,要想有所发明创造,只有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教师在安排科学探究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良好素质。

2联系生活,探究习题

初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但是对背后的道理并不知晓,即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课堂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

3鼓励学生质疑,适时进行引导

教师应保护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类比,大胆猜测,大胆假设,大胆发表自已的不同见解,始终维护着一个自主自由的探究氛围,小心的呵护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的探究能力最终升华为创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猜想,可能会遇到两种尴尬的局面,一是学生怎么猜也猜不到点子上,二是学生的猜想漫无边际。怎样避免这两种情况的发生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首先适时引导,比如说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中,在让学生进行猜想时,如果教师引导不够,学生的猜想往往会出乎教师的意料。学生不仅猜想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可能与速度大小有关,可能与摩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可能与接触面的面积有关,还猜想到了可能与质量大小有关,可能与具体材料有关,可能与密度有关,可能与形状有关等等……这样学生的猜想放得太开,不容易猜到关键的点子上,如果所有的猜想都要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实际上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里也不可能做到。这时可以借助于简单的演示实验进行引导,比如,让学生体验一下推重一些的箱子和轻一些的箱子,或者让学生体验怎样抓牢泥鳅,然后进行猜想,学生的猜想有了明确的指向性,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有助于学生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另外,物理情景的创设,生活经验的提炼也是猜想的重要铺垫。比如,在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跟什么因素有关时,一般学生比较直接的就能猜想到电流的大小,至于与电阻的关系,可以让学生先亲自体验一下“电阻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不怎么发热”的生活实景,再让他们进行猜想。也可以创设物理情景:“用电热水壶烧开水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猜想电流通过导线产生的热与时间有关。

总之,改革就是在不断探究新的教学途径和新的教学策略中运行。而这种探究适合于每一个学科,能用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对每一个教师都适用,可以说谁能够掌握探究的钥匙,谁就能够打开教学改革的大门。由此可知,教学改革与探究是相伴而行的,每个教师都能在教学中探究,每个教师也都能在教学改革的轨道上运行。那时,实践会告诉每一个教育改革者,没有哪一种教学改革比选用探究式更适合改革者的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