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语感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谈小学语文语感培养

谷金萍

谷金萍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胜利镇中心小学122623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教学策略,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增强语感。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培养

一、培养语感的意义

培养语感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对语文的实践感悟和个体经验感悟的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语言实践训练而获得经验意义上的启迪,从而创造性地获得了适合自己个性和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而能主动地学习探究。语感教学注重在语言训练中学得语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语言实践和语言分析活动,积累了语言材料,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认读经验和认知结构。在以后的阅读中,学生就可以用这些已有的认读经验和认知结构去感知理解。在感知理解时,可选择和自己已有认知结构相似的语言块,归纳到自己的语言信息库中去,这是“同化”;对于与自己语言经验不相适应的语句,也能通过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而适应这种新的语言现象,这是“顺应”。在这样反复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而更趋于完善。这样,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立性会逐渐增强,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础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培养语感,必须把朗读和想象结合起来,即训练学生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进行朗读。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燕子》一课时,就让学生展开想象,精读、体会,为培养学生的语感下功夫。《燕子》是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的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佳作,长期以来就是小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文质兼美。这篇散文描绘了春天里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体态,特别是在春光飞掠和憩息的画面,着力写出了它“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可爱。其中有这样一段特别优美: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那边的;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让学生深入理解,充分体会飞行中燕子的各种姿态,用叙述性的语气读,节奏轻快。“斜着身子”,强调燕子的飞行姿势的轻快灵活;“一转眼”“掠过”,强调燕子飞行的快速;“唧唧叫着”,强调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放慢速度,用活泼有趣的语气读,“有的……有的……”呼应性重音,一幅众多的燕子闹春图顿时凸现。这一系列的指导,让学生体会到了燕子的活泼、机灵,以及春天里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机。应该说这段文字处理饱含了作者的想象和联想,是具体的、生动的。

三、语言训练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途径

语感训练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新时代的语文教学应该强化语感训练。通过听读抄背讲写的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朗读是直觉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琅琅成韵的诵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与阅览相比,更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个基本方式。咬文嚼字,品味语言是语感训练的关键环节。朱熹对此有过精辟的解释:“大凡读书,须是熟读,读熟了自精读,精熟后理自见得。如吃果子一般,劈头方咬开,未见滋味便吃;须是细嚼教烂,则滋味自出,方始识得这个是甜、是苦、是辛,始为知味。”(见《侏子语类》)。叶圣陶先生讲到语感训练时也曾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可是语感训练的关键是“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例如《金色的鱼钩》中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喝鱼汤时,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第一句着急地发问,第二句爱怜地说理,第三句果断地命令,第四句严厉地暗示,结合上下文,了解当时说话的语境,让学生反复诵读,从抑扬的语调、变化的速度、语音的轻重中,学生体会到了句子的深刻含义,老班长关心同志,忠于革命的精神也输入了学生的心田。语言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语言运用的能力,因此,要重视学生对语言直觉感受的丰富性与多元性,设计出科学合理、能发展学生思维个性的练习使其成为在教师正确启发引导之下以直觉思维活动为媒介,以培养语感为目的的语言训练。

四、联想与想象是培养语感的关键

联想和想象是依据言语对象的描述,由此想到彼,或构想出某种事物的形象。可以使人对言语的感受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鲜活的形象、生动的景物、丰富的情感、深刻的哲理……图画是刺激学生阅读的一种强有力的兴奋剂。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这些图画常能唤起学生的观察、联想和阅读的兴趣。如教学《小小的船》第三句时,指导学生观察:丁丁划着小船,在无边无际的蓝天下遨游,星星在他身边闪烁。学生被带到了神奇无比的天空中。此时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如果到宇宙旅行,将会看到什么,是不是“只看到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张开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可能看到“宇宙飞船”“外星人”“人造卫星”等,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和思维,有效地进行了阅读训练。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充分感知和领略课文,促进其对语言文字由表及里的消化吸收。

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学生语感培养的道路上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