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转变学困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1

浅谈如何转变学困生

姜深凯

山东省平度市旧店镇祝沟小学266700

转化学困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难点。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每个班级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如果教师不及时帮助“学习困难生”,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甚至危害社会。所以,面对学习困难生形成原因的调查与研究,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一、寻找“差”距,弄清根源

有些学生在学习开始阶段的测试和提问中连续多次达不到教师和家长的要求,屡遭训斥而灰心丧气、自暴自弃,于是自认为是差生肯定学不会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和意志,他们的畏难情绪就造成了学习上的落后。在教学中,教师应实行层次教学,多鼓励少批评,使他们不断地感受到收获的喜悦,树立起学习的勇气和信心,增强他们的自尊、自信和自爱,逐步帮他们树立起良好的“自我形象”。

有些学生形成“差”的原因是由于家庭环境造成的。个别家长在孩子做功课时不顾及孩子,看电视,打麻将,玩扑克,吵架等,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并带进了课堂。对此,教师要加强同家长的联系,从改变家庭环境入手,并给予关心指导。

有些学生“差”主要是由自身的主观原因造成的,如觉悟低、缺乏正确的道德观、习惯不好、意志力薄弱等。面对此类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和觉悟,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坚强的意志,让他们认识到“差”距是可以弥补的,只要努力就会迎头赶上。

导致“学习困难生”存在的原因很多,有智力的因素也有非智力的因素,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但教师只有找出“差”的真正原因,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症下药。

二、情感教育,转变态度

学生往往对教师的表情十分敏感,当他们发现教师对他们亲切,他们便会受到鼓舞,从而更加乐于学习。实际上,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保持心情舒畅、精神乐观、思维开阔,能促进认知过程的发展,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反之,则会阻碍认知过程的发展,学生的学习也变得被动消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抓住学生的情感变化,积极地创造健康的情感境界,才能激励学生前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般来说,“学习困难生”的情感倾向不成熟,自卑心理较强,他们常常因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而自暴自弃,常认为老师瞧不起自己、厌恶自己或又冷落自己便形成对立情绪。为此,教师有责任满腔热情地关心和爱护“学习困难生”,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转化工作从感化做起,各方面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与他们交知心朋友,耐心地开导他们。教师应一如既往地怀着深切的爱心,寄托无限的希望,让“学习困难生”真正体验到老师的一片真诚之心。

三、因材施教,教给方法

“学习困难生”并非智商低,“学习优秀生”并非智商高。“学习优秀生”之所以“优”,主要是由于他们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对于“学习困难生”学习的转化,教师应指导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他们能有效地学习。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在课前预习,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同时找出学习中的难点,以便在课堂上听讲时能有的放矢,集中精力突破难点。而且,教师要培养学生有疑必问的学习习惯。“学习困难生”由于知识掌握不牢固,不懂的地方较多,不知从何发问,也不知如何问好,而且对老师心存疑惧,不敢发问。这种种原因造成他们不敢问、不会问。为此,教师要帮助他们卸下心理包袱,鼓起勇气,并用谈心的方式了解他们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诱发他们提出问题;同时在课堂上给他们创设发问的机会,或让其把问题写在作业本上,进而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另外,教师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正确引导他们探索科学的复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经过长期训练,他们就能掌握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自然会逐步提高,也就解决了“学习困难生”向“学习优秀生”转化的问题。

“学习困难生”向“学习优秀生”转化,本身就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我们在实施这一转变的教学过程时,教师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困难生”向“学习优秀生”转变的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