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讨论:提升课堂讨论品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有效讨论:提升课堂讨论品质

陈中花

陈中花

摘要:本文在物理新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大背景下,从教学实践出发,对如何实现有效讨论,提升物理课堂讨论的品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课堂讨论;有效;物理;提升;品质

随着物理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不断推广和深入人心,课堂讨论已逐渐作为一种主流教学方式为广大教师所重视并成为大家评价一堂课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的重要纬度之一。对课堂讨论的关注和广泛应用,使得我们的课堂更加开放而充满活力,但在教学实践中也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课堂是热闹了,但形式大于内容,学生讨论不到点子上;课堂讨论“程序化”严重,教师是主演,学生是配角,缺乏学生的动态生成;或者自由过了头,变成简单的放羊式活动;……所以,努力提升课堂讨论的品质在新教改形势下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感,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到:提升课堂讨论品质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有效的课堂讨论能真正形成思维的撞击,师生、生生互补,凝聚师生共同智慧,实现物理教学的知识追求、价值追求和情感追求的完美统一。

一、选题要准

讨论主题是课堂讨论的灵魂和统帅,选题是否准确直接决定着课堂讨论的成败得失。只有选题准确,才能使课堂讨论真正有的放矢、师生教学浑然一体,知识情感自然生成,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事半功倍。笔者认为选题的准确主要体现在两点:

1.主题要“精”而“小”。一节课如一场戏,既有跌宕起伏的高潮,也有波澜不惊的铺垫;既有热情激烈的讨论,也有宁静致远的沉思。讨论是课堂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因此课堂讨论的主题必然要精选,由于时空的限制和学生探讨能力处于培养期,课堂讨论的主题必然要“小”,即使大一些的主题也必须分解为一系列的问题链,让学生容易入手,“大”而“空”的主题会使学生茫然无措,无从入手,导致课堂散漫、偏离教学目标甚至失控。

2.主题要接“地气”。这个“地气”主要是指学生。学生是课堂讨论的主体,课堂讨论要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生活认知和前概念为基础,把师生置于平等的交流主体,对问题情境进行充分的双向交流,让课堂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引起波澜,驱动学生的内在思维机制,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经验基础上,使认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课堂讨论的话题除了要围绕课本内容和教学目标外,还必须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有利于增加知识的趣味性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不断提升学生“说话”的水准。

【教学案例1】:《液化与汽化》课堂教学

本节内容中大多数学生有一个常见错误前概念:烧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这个错误的前概念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将影响对液化与汽化概念的同化和顺应,甚至歪曲概念的意义,使学生形成错误的思维,从而形成学习的一个顽固障碍。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效果并不佳,而课堂讨论不失为消除这一错误前概念的有效途径。我设计了以下问题让学生讨论:你见过水蒸气吗?空气中是否存在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空气会怎样?通过讨论同学们弄清了“白气”的实质是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在光的照射下呈出的白色,它的形成属液化现象,而水蒸气处处存在,但我们是看不到的。这样,学生在应用现学现新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了对“白气”的正确理解,巩固了液化与汽化的概念。

【教学感悟】:常态的课堂教学是各种教学方式的综合应用的教学,课堂讨论是重要的方式,但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方式,因此教师选题要从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入手,不求“大”而“空”,但求“精”而“小”,实实在在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杂症”。

二、设计要巧

课堂讨论的过程同时是师生共同生成课堂的过程,我们渴望生成,追求生成,这就更需要精细和富有技巧的预设,“凡是预则立”,只有在精心预设基础上的讨论,才可能精彩生成。

1.设计的问题学生要容易入手并富挑战性。设计的问题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知识情景出发,使学生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近区”,自发掌握课堂讨论的主动权。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往往不屑讨论。所以问题设计要难易适中,符合绝大部分同学的知识水平;同时要有一定的梯度性和挑战性,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接受挑战,跳跳就可以吃到“桃子”。

2.设计的问题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足够讨论的时间。不同的学生理解水平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教师也要更耐心地让学生各抒己见,不能急于求成、走过场、但求教师想要的结果;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组织、调整自己的想法。教育心理学表明,学生在讨论问题这段时间往往是他们心理活动最活跃的时间,也是锻炼他们思维能力的大好时机,而我们如果不愿意多等上一些时间就不耐烦地打断他们的讨论,这实在很可惜,更不用说对这些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的损伤。

【教学案例2】:《物体浮与沉》课堂教学

本节内容是探究物体浮与沉的条件,在让学生探究之前,先让学生亲自体验那些物体在浸没于水中后是上浮的,那些物体在浸没于水中后是下沉的。如果是一般的物体如小木块、小铁块、玻璃片等对学生来说就没有激发兴趣的作用,但是如果用煮熟的鸡蛋,小苹果、李子、梨子空牙膏壳、学生喜欢喝的饮料瓶等。学生在看到这些物体后就已经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依次浸没在水中,体验到那些物体在浸没于水中后是上浮的,那些物体在浸没于水中后是下沉的之后,教师适时导入问题:“怎样让沉于水底的鸡蛋浮上来?”学生会马上进行激烈的讨论,这个问题简单他们会很快同一计划,就是在水中加盐。顺着他们的说法:“请同学们把盐加入水中搅拌,检验能否使沉底的鸡蛋浮起来。”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喜悦后,接下来就可以进行复杂的问题讨论,“怎样在不加盐的前提下让沉底的玻璃浮起来,让沉底的空牙膏壳浮起来,怎样让漂浮的饮料瓶沉下去,怎样让漂浮的苹果沉下去等等。”通过讨论和实验中学生体验到了浮和沉的改变可以通过改变浮力或重力来实现。

【教学感悟】:

从学生的体验入手,使学生的讨论有内容,有的放矢,学生才有讨论的方向和话题,设计的问题要有多样性,多角度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讲话的机会。在学生讨论和实验时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以便让学生讨论的彻底点。既然讨论了就不能浅尝辄止。

三、引入要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则认为:“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和愿望”。从心理学角度讲,爱好是熟悉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学习者积极寻求熟悉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可见,课堂讨论导入如果布满趣味性,可以凝聚学生的关注力,在学生的精神享受中明确讨论主题,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需求、迸发“我要讨论”的探究热情,使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和旺盛长久的注意力投入到讨论式教学活动之中。

【教学案例2】:《浮力》、《并联电路的应用》教学

笔者在进行“浮力”教学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一言激起千层浪,立刻引发了学生激烈的讨论。笔者在讲到“并联电路的应用”时,运用医院输液室“病人呼叫系统”的录像,展现并联电路在生活中应用的场景,并由录像中情景提问“护士是怎样知道病人需要的帮助的?”鲜活的生活实例使学生都跃跃欲试、主动探究、互相交流,思维急速融入解决问题的情境之中。

【教学感悟】:“教学成功的艺术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好的导入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探讨激情,挖掘他们自主探究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知识在讨论中有机生成,情感在探讨中进一步升华融合。

四、调控要活

调控,是课堂讨论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教学的情境纷繁复杂、千变万化,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境把握课堂讨论的节奏,积极参与,适时介入,及时引导,使讨论活而不乱、动而有序。课堂讨论的具体调控主要把握以下二点:

1.把握调控的时机。教师明确讨论的主题后,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师要给学生留有适当进行单独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带着自己的观点或初步结果参与到小组讨论中,互相自我完善。这样他在展示自我、与他人分享思想果实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体验到自我思维的价值和不足,以及合作学习的快乐。在这过程中教师适当参与,对学生的独到见解或创新思维,要及时给以鼓励和表扬,以激发其继续探讨的兴趣和热情。当学生讨论逐渐偏离主题时,当出现探讨原则性错误时,当出现沉闷局面时,当思维出现困难时,当出现争执不休时等,课堂上就应该及时出现教师的声音,适时、适度的介入引导,采取随机应变的措施,以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

2.把握调控的艺术。教师的调控实质是对学生讨论的评价与引导,评价要客观公正,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语言要诚恳温婉、富有激励性。同时可适当采用体态语言,以恰如其分的语调和体态表情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主动配合教师的引导,朝着正确的探讨方向前进。

总之,课堂讨论体现着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先进教学理念的基本思想。我们要以“有效讨论”为抓手和追求,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创新、大胆运用,不断提升课堂讨论的品质,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独特作用,使学生在和谐自由的氛围中,或倾听、或论说、或争辩、或接纳;思维在探讨中碰撞,智慧在交流中提炼,成果在总结中共享,师生共同实现探讨式课堂的幸福绽放!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青云中学21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