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1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

王博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三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乡第一中心小学131200

“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还得靠老师的善于运用。”这句话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的。由此可见,教材呈现给学生和老师的并不是教育的全部,而只是教育的一个范例和指引。由于长期以来,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成为了“照本宣科”的教书先生。书本上的内容原原本本地教给学生,这种做法与现代的教育理念是相背离的。教师关注的只是知识点的教学,而忽视了关注人的全面的发展。这更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下面就我个人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谈一谈正确、高效地用好数学教材进行教学的方法。

一、让教材走进生活,使学生的生活情境与数学紧密相连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在钟面上找到走得最快的指针——秒针。接着,通过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随秒针走动的频率数数、拍手等方式体验“1秒”的实际意义。再同时观察分针和秒针,体验“分”与“秒”的关系。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1.随“眼保健操”的音乐节拍做“眼保健操”,体验1拍用的时间大约是1秒。2.闭眼睛数出60秒,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进而形成初步的时间观念,并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深探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活动

教师只有领悟并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能从整体上、本质上理解教材,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才能科学地、灵活地设计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以提高。

例如,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法后,教师安排了这样一道难度较大的思考题,题目是:妈妈这个月给我35元钱,爸爸这个月给我29元钱,我这个月的午餐费是60元。

1.这个月节余多少元?

2.如果每个月都节余这么多钱,买一套价格为50元的书,需要攒几个月才能买到?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大多数学生都列出了这样的算式:35+29=64(元),64-60=4(元)。可有一位学生却用画图法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热情赞扬了他能借助图形使问题变得形象、具体的做法。

从上面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及时利用了来自学生的资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得了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初步获得了数形结合思想。

三、让学生亲历教材,使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活灵活现

新课程的新理念还体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数学实际应用的价值,培养学生亲历的能力。

教学时,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合作操作和实践的机会。如在教学“圆锥体积”时,为学生准备了许多套等底等高圆柱、圆锥,以及沙等实验器材,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找到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并总结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学生从实验操作中亲历了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学生经过亲历活动构建起了数学知识,印象很深。

总之,新教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要适应新课程新教材的改革,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材观和教学模式,树立现代的教材观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从传统的教材观过渡到课改后的全新教材观。因此,教师只有认真研读新教材,感悟新教材,领悟新教材,才能把握新教材,才能用好、用新、用活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凸显数学教学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