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1

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孙华泉

孙华泉甘肃省玉门市第三中学735211

摘要: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够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营造出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思维能力的培养,全面素质的提高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曾经说过这样的话:“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解决”的思想,以问题情境导学,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其创造性。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如何巧妙地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呢?在教学中本人作了以下尝试。

一、巧用实际生活中实例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来自于生活,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积极地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能在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如创设问题情境:汽车站入口处常常会在墙上1.1m、1.4m处各标上一条红线,小朋友进站时,只要走到这里脚跟靠墙站立,看看身高有没有超过免票线,或者半票线,就可以决定这个孩子是否需要购买全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解决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从而引入线段大小的比较的学习。这里,既可以让学生看到活生生的数学生活,又可以领悟到生活中的浓浓的数学味。当学生感到他所学到的东西就在他的身边,而且能够运用时,其兴奋与喜悦是无可比拟的。

二、巧用数学趣题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总是给人一种枯燥无味的感觉,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或故事中都蕴含着数学问题,利用这些趣事结合数学知识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增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新教材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的教学就采用了这样的问题情境,问题:中国古代的《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个有趣的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有几何?”生动而有趣的数学材料总是吸引人的,趣味十足的数学问题可以吸引学生对问题的不断探究和深入思考。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是请同学做翻译家,上数学课翻译文字确实是一件很新奇的事,大家都争先恐后,抢着翻译,此时的课堂已经是非常活跃了。然后开始请学生来解决问题了,而此时已经有不少人想出来了,而且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设鸡有x只,兔有y只,得:

x+y=35

2x+4y=94

另一种方法是列一元一次方程:解设鸡有x只,得2x+4(35-x)=94。通过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不但很快解决了问题,而且还不知不觉地利用了新知识。

三、巧用实验性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参加活动的同时体验数学知识的奥秘,通过活动得来的知识会更容易进入学生的大脑。在教学时,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动手,自己去探究、实践、创新,这样才能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这样学生不但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能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而且还可以培养其合作学习和自主研究的习惯。如在“有理数的乘方”的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折纸的方法来分析,学生可以观察到,对折一次可裁2张,对折两次可裁4张,依此类推,可以比较直观地得出对折10次、20次、30次可得几张纸。通过这一方法,让学生对2的乘方有了最清晰的认识。以此作为铺垫,推导整个有理数的乘方。

四、巧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生在自由自在地欣赏图片、动画时,在情境中产生了探索的欲望,自主学习被激发出来。如讲平移与旋转一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图形的平移旋转给学生一直观的形象。并运用动画演示旋转的角使学生观察、讨论、探索归纳出旋转的性质。由于旋转性质的得出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过程,教学时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一组多媒体画面。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很容易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平移旋转及它们的性质。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远远不止这些。关键在于教师应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在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出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积极思考。教师若能够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营造出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思维能力的培养,全面素质的提高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曾泽群《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