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出精彩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1

“问”出精彩来

张波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张波山东省肥城市白云山小学271600

摘要: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传授知识的重要媒介。巧妙地使用课堂提问,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把握好提问的“火候”,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的好奇欲望、探索欲望、创造欲望。

关键词:课堂提问问题艺术性

一、目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如:“答案等于几?”“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这类问题的提出,教师只关注结果是什么,而忽视对规律的揭示,丧失了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机会。

2.等候答案的时间过短。学生回答问题时需要时间酝酿和思考,可是有的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叫停,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思考的状态

3.提问存在不平等现象。学生的学习成绩对教师的提问的次数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的提问次数因学生学习成绩的不同而不同,尽管这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因材施教,但在反馈答问时,教师对优等生采取正反馈多,而对学困生则采取无反馈方式多;在语言风格上,对学优生采取民主型的语言风格,而对学困生采取指令的语言风格。这样课堂提问的方式必然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问题的设计要精巧

1.提问要有针对性。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应通过问题切入知识点,把抽象的转变为可感知的对象。提问必须清楚、明确,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

2.提问要有新颖性。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小学生。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老调重弹”,学生就不能被吸引。相反,如果教师在设计时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使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们就会产生兴趣,就会积极动脑思考。有位老师上的公开课“用字母表示数”,利用多媒体出示儿歌:一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二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三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四只青蛙……学生们特感兴趣,一口气读了很长一串。这位老师就提问了:“奇怪了,儿歌没有了,你们怎么还能读下去呢?你们从数学的角度发现这首儿歌存在着数量关系,那么你们能把它们表示出来吗?”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积极性很高,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3.提问要有适度性。教师的提问设计要考虑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总体要求是难易适度,切合学生实际水平。课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过难,则学生想方设法后仍回答不上来,就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问题过于容易,则不能使学生的思维真正调动起来,达不到训练提高思维水平的目标。因此设问的难度,应当精确把握,使学生思考问题所需要的思维水平处于学生已有水平的邻近区域,使学生思维通过努力达到“跳起来,摘桃子”的目的。

4.提问要有开放性。教师应突破传统教育中流于形式的提问,不要拘泥于一个问题一个答案。教师可以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变动提问,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例如活动课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如“一个服装厂原来做一件上衣用布1.43米,改进裁剪技术后,每件上衣节省0.13米,原来做100件上衣的布,现在可以多做多少件?”要求学生换一个角度思考,寻求不同的方法。

三、问题的解决要创新

1.正确使用赏识激励策略。人的感情有迁移功能,小学生更为强烈。就是说学生如果喜欢你,就会喜欢你教的学科,乐意学习你所教的内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也是情感交流过程。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对每个学生倾注满腔的爱,学生才能在互爱的和谐气氛中产生学习动力,对学生的发言尽可能多表扬,多鼓励,也要给出中肯的评价。学生得到了鼓励,愉悦的教学氛围让他们处于兴奋状态,争先恐后想把自己的看法、做法说出来。

2.正确对待意外。小学生天性活泼机灵,有的时候他们给出的答案出人意料。教师对答案正确与否没有把握判断时,千万不能妄自下定论。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正确的,极具科学性的,不能凭自己的感觉把模棱两可的结论传授给学生。小学生天性率直,在课堂上会指出教师的错误,那时教师不应该指责,应态度诚恳,虚心接受,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老师必须认真学习理论,深入钻研教材,只有具备了渊博的知识、开拓进取的精神、开放的思维、创新的意识,才能做到“投出一粒石,激起千重浪”,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之目的,让提问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效用,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波澜起伏,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黄良勇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育德[J].教育科研,2011年,01期。

[2]黄亚贤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探索[J].江苏教育,2010年,04期。

[3]彭鲁兰电教手段在小学数学课中的应用[J].青海教育,2012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