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上好“原生态”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2
/ 2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人文关怀;知识魅力;
 
  【论文摘要】新课程呼唤新课堂,新课堂应该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应该是充满问题探索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知识魅力的课堂,应该是充满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原生态课”是教师基于现实的教育资源条件,运用超越现实的智慧和才能,融入个人创造性的劳动,从而达到丰富灵活的教学效果。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呼唤新的课堂,2007年12月20日,西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在西安高新一中正式拉开了帷幕,来自西安市13个区县的数千人聚在这里,参加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2008年6月12日,我又参加了在西工大中举行的“西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每次研讨会后,我都有很多的感想和收获,使我受益匪浅。
  要上好新课程背景下的“原生态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原生态课”需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备好一节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就像一部好的电影,没有好的剧本,演技再高,导演再好也导不出一部经典之作,教师授课也是如此。新课程倡导教师能够较好地把握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精神,“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完全可以基于本校的教育资源条件,运用自己超越现实的智慧和才能,融入个人创造性的灵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处理教材。我省虽然用的是北师大版的教材,但是,平时的教学中应结合人教版、苏教版的和、浙教版的!我们要创造性的运用教材,要在备课的时候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魅力的教材知识。我也经常作自我反省,我讲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种方法,每一道习题,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没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有没有比这种方式方法更有效的方式方法?
  在实际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感到新的数学教材内容多,究其原因:一方面,以前的知识还想象以前那样继续深挖、拓展,添加进来的新知识还想象旧知识一样深挖、拓展;另一方面,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既要倡导合作探究、思考交流,又要是培养个性、健全人格。一节课的计划教学任务总是无法按时完成,这让与会的教师很困惑,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只有较好地把握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精神,调配好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避免无谓的课堂消耗,既学得扎实又学得轻松愉快,真正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原生态课”应该是充满问题探索和充满知识魅力的课堂
  
  曾经参加过各式各样的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的我也困惑过,毕竟以前遇到过很多的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在名师、新秀的演绎下让人陶醉,但是回到现实却很难有这样的教学效果,现实教学往往很难象公开课、观摩课那样进行。“原生态课”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最多的课型,正常的教学基本是原生态课下进行的,况且,上好原生态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说“原生态课”是充满知识魅力的,是自然状态下的真实呈现,接近原生状态,具有质朴的渊源,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本校教育资源条件,生源情况,使教学更趋于实际,更注重实效。教具的选用一定要恰当、合理、科学,依据教材的内容而定,要用得恰如其分,绝不多用、滥用。并非一节课不用flsh或ppt就是原生态课,也并非一节课动用了flsh或ppt就是新课程呼唤的新课堂。
  “原生态课”应该是充满问题探索的课堂,课堂上的“有效交流”,不仅仅是让学生大胆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的单向传输,而是一种对话——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形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在“有效交流”中活跃思维、增值知识,课堂在“有效交流”中灵活生成,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教学由此而精彩无限。在“有效交流”时,教师应及时走进学生中间,进行客串,听学生之所谈,想学生之所想,惑学生之所惑,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规律,使知识的产生自然,合乎学生的思维的逻辑。因而,备课时合理整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做到心中有数,形散而神不散,形成充满问题探索和充满具有个性知识魅力的课堂。 三、“原生态课”应该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
  
  以前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而且每堂课总有着固定的模式: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小结。而现在我们通过新课改理论学习和实践,课堂上既保留了原来课堂上好的传统做法,又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讨的新面貌,教师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不仅是导演,而且还是客串嘉宾,在教学中既起到组织、示范、引导作用,也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梦想与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课堂焕发出无穷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原生态课要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尊重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的发展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题目,选择合适他们的教学方法,灵活机智地应变教学中的“意外”,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同一教学内容时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
  因此,教师应更多地关注新课程背景下的原生态课,因为它不单单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更关系着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积累、潜能的开发、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西安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白成芳郑重地表示:绝不让这届学生成为实验品!为了对学生负责任,也为了少走弯路,我们边实施课改边纠正和调整,这才是至关重要的,谁也不敢把问题都压在3年后的高考时,谁也无法承担这么大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2]新安中学.新课程实验中课时不够用怎么办.今日教育.重庆.2007,7.
  [3]阮红柳.创造性地运用教材.2007,8.
  [4]佚名.课改的课堂教学,我们该“忌”什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2.
  [5]佚名.新课程标准与常态课.2007,6.
  [6]新课改使课堂教学有了新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