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择38例颅内血肿清除患者,回顾其护理方法,2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我科38例病人的护理取得较满意效果,均预后良好,所以良好的护理质量与病人的预后有很大的联系,只要经过缜密的细心的整体护理工作,就可以大大降低病人的致死、致残率,提高手术后病人的治愈率。结论良好的护理是颅内血肿围手术期治疗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 标签: 颅内血肿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带血管薄层皮质-骨膜瓣嵌入开窗的异体修复大段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兔胫骨去抗原后制备异体标本.制作大段缺损动物模型。以带血管薄层皮质-骨膜瓣复合开窗的异体进行修复。将60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实验组以带血管薄层皮质-骨膜瓣嵌入开窗的异体进行修复;对照组以骨膜瓣直接包裹异体进行修复:空白对照组以异体骨直接进行修复。术后观察缺损大体标本及X线影像.对移植物及其周围软组织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实验组缺损痂形成并改造塑形.新生血管长入骨缺损处.其血管化、新形成和单位成熟均较对照组早。结论以带血管薄层皮质-骨膜瓣嵌入开窗的异体修复大段缺损的手术方法可缩短骨缺损修复的时间.优于以骨膜瓣直接包裹异体的方法。

  • 标签: 大段骨缺损 带血管薄层皮质骨-骨膜瓣 同种异体移植
  • 简介:摘要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致残率和病死率仍然较高,成为青壮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重型颅脑损伤的概念和并发症类型,然后详细介绍治疗并发症的两种方法,并对标准去瓣减压对治疗这种疾病中、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作用进行详细分析,最后综合论述标准去瓣减压方法的发展前景。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标准去骨瓣减压术 并发症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性关节炎的病理损害及关节镜清理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临床87例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关节镜清理。结果87例患者全部随访,恢复结果优良率达到78%。多数患者膝关节肿胀和疼痛情减轻或消失,关节功能明显改善。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病理 关节镜 膝关节清理术
  • 简介:通过玻璃扩大观察视野是考查光的折射定律的古老题目,始见于人教版(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三册第十九章《光的传播》B组习题(4)是这类题目的原型:

  • 标签: 多层次 《光的传播》 折射定律 人教版 物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有一些非智力因素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其中畏难情绪、表象贫乏、思维刻板成为学生作文的三大障碍,影响到作文积极性和作文水平的提高。所以明确非智力因素给作文教学造成的障碍,对作文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 标签: 畏难情绪表象贫乏思维刻板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更为简便、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治疗中量急性硬膜外血肿,探讨中量急性硬膜外血肿钻孔吸引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8例急性硬膜外血肿量少于30Ml的患者,通过动态头部CT扫描,确定无活动出血后,采用单孔钻颅抽吸血肿,后尿激酶注射溶解残留血凝块引流。结果术后经CT检查12例血肿完全清除,6例清除80%,硬脑膜完全复张,无一例转开颅手术。结论行钻孔抽吸引流清除中量急性硬膜外血肿较保守治疗,患者恢复快,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另此手术简便易行,创伤性小,可作中量急性硬膜外血肿保守治疗的替代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量急性硬膜外血肿 钻孔吸引 溶解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方法对1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确诊病例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穿刺、抽吸、冲洗、引流治疗。结果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恢复良好、效果满意。结论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具有痛苦小、损伤轻、效果好、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廉等优点,是慢性硬膜下血肿首选治疗方案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本院4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后扩大孔冲洗引流。结果该手术方式,手术效果好,手术损伤及并发症少等优点。结论钻孔后扩大孔冲洗引流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较好手术方式。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后扩大骨孔冲洗引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12年初春,广州日报报道了湖北有一位21岁少女感染包虫病,身体多处骨头被寄生虫吃空导致瘫痪,到医院得到正确治疗时已经瘫痪在床一年有余。一时间,国内爱宠人士闻虫色变。《科学FanS》编辑部也收到很多读者邮件,希望进一步了解包虫病的详情。

  • 标签: “恶” 广州日报 寄生虫 编辑部 瘫痪 少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面纤维异常增殖症的CT表现,探讨CT诊断价值。对12例经手术证实颅面部纤维结构异常增殖症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中,10例为多发,2例为单发,CT表现为磨玻璃样改变、囊状低密度影和斑片状硬化,患膨胀和畸形,病变区内自然腔、窦、孔、裂、管受侵狭窄或闭塞。结论CT检查能准确的显示病变部位和范围及病变的CT表现特征。

  • 标签: 颅面骨 纤维异常增殖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颞穿透不良的颈动脉内膜切除(CEA)患者经眼监测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探讨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可靠性。方法经眼监测CEA手术患者8例。采用TCD评价术前侧支循环的开放情况,并经DSA证实。于中进行脑血流监测,记录麻醉后、颈动脉夹闭前后、转流管放置及颈动脉开放前后,不同时间点患侧眼动脉(OA)和(或)颈内动脉虹吸部(CS)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MV)、血管搏动指数(PI)等参数。结果①手术监测成功7例。8例患者中有4例因交通动脉代偿不良,使用转流管。中采用双深度监测OA及CS者3例,单独监测CS者2例(1例未成功),单独监测OA者3例。②夹闭颈动脉后与夹闭前比较,OA的PSV、MV、EDV及PI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血流开放后,OA的PI明显升高(P〈0.05);夹闭颈动脉后较夹闭前CS的PSV显著下降(P〈0.05),但开放后血流与夹闭前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8例患者中,有1例术后1周发生脑梗死,7例预后良好。结论经眼监测CEA中脑血流改变,可有效解决颞穿透不良的难题。采用双深度间断监测患侧OA和CS血流参数是较理想的方式。对前交通动脉和(或)后交通动脉代偿不完全患者,建议使用转流管,可预防中脑缺血,降低术后卒中的发生。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经眼窗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额钻孔穿刺加溶酶溶解引流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及治疗经验。方法根据CT定位,经额钻孔血肿穿刺、抽吸,结合生物溶酶技术对血肿进行液化、冲洗、引流以清除血肿。结果本组96例,定位准确率100%,存活79例,死亡12例:3例死于再出血脑干功能衰竭,9例死于肺部感染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5例放弃治疗;2例再出血改开颅手术后存活。清除血肿时间多为3~7d。结论经额穿刺加溶酶溶解引流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十分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费用低的特点,特别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 标签: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基底节 穿刺 溶酶 引流术